“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是指依據國家標準等有關規定,結合企業生產服務實際,對企業職工掌握技術理論、操作規程、解決生產問題、完成工作任務和技術攻關的能力狀況進行考核鑒定,確定技能水平的一種辦法。筆者所在地區從2008年4月起開展此項工作的試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目前已在近60家企業中實施,產生了一大批技師等高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作為高技能人才評價的一種創新模式,越來越受到企業歡迎。
一、開展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工作的必要性
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主要通過三個途徑:職業院校培養、社會化培養和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從獲獎人員中產生。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途徑也主要有三種:一是院校職業資格認證,職教、技工教育類院校都普遍實行“雙證制”,要求畢業學生必須獲得畢業證書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二是社會化鑒定,主要由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對技術工人進行技能考核鑒定;三是技能競賽考核,主要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聯合總工會和有關行業開展勞動技能競賽,按照國家職業工種標準和競賽要求,對參賽選手進行技能考評,對通過考核者發給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顯然,上述高技能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貢獻巨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高技能人才成長的需要。
首先,評價方式單一,過多倚重考試,不完全符合人才自身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在實際生產中,有的人文憑很高,但動手能力卻并不一定會與文憑一起“水漲船高”;有的人雖然文憑不高,但動手能力強,技能水平高,崗位貢獻也大。在這“高”與“不高”之間,阻礙了部分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其次,社會化鑒定評價的內容與企業職工所在崗位的要求存在著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或者直接導致了學與用的“不一致”,或者嚴重影響了職工參與社會化鑒定的積極性。第三,傳統的培養和評價機制導致技能人才的培養周期過長,門檻過高、晉級困難。并且由于評價機制不靈活,評價方法和手段不科學,缺乏結合生產過程的指標測評和綜合評價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快速成長。
因此,創新高技能人才評價方式,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的“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評價體系,創新高技能人才成長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已迫在眉睫。
二、開展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工作的要求
根據以往實踐,筆者認為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的機制優勢不容置疑,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只有抓好具體實施細節和在推廣過程中不斷完善、修正,才能真正發揮先進機制的優勢。
第一,必須注重員工業績評價。對員工的業績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是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重點之一。高技能人才的評價過程注重參評對象的業績和貢獻,以實際工作業績的實證材料作為評價員工技能水平的依據,突出考核參評對象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學習培訓、工作成果、技術創新等多項職業活動。由于參評對象提供的業績材料來自于平時工作崗位日積月累的工作成果,以這些證據材料作為考核依據,就使得考評的要求更加具體、明確,使評價結果更具客觀性和準確性。
第二,必須突出企業評價主體。員工的技能水平、工作業績,只有企業最了解、最清楚,對員工的要求,也只有企業最直接、最明確。因此,發揮企業在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是開展企業評價工作的重點之一。由企業對參評對象資格進行審查,由企業制定評價方案,由企業成立專業評價小組對參評對象進行考評,使得評價工作更符合企業實際需求。
第三,必須創新評價方法。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打破了以往以考為主的傳統方法,改為以評為主、考評結合,同時,引入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模型,并通過專家反復論證,合理界定評價指標和參數。對工作業績優秀、技能考評合格的技能人才,經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審,直接認定其相應的職業資格,使評價更具科學性和可行性。
第四,必須把握評價標準。在高技能人才評價標準的制定上,將國家職業標準與各個企業的生產特點、崗位規范緊密結合,并經技術專家反復分析論證,確定評分標準及權重,從而保證評價既不偏離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又兼顧企業生產和實際用人的需要,較好地解決了通過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方式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是否適合社會通用要求的問題,實現國家職業標準與企業崗位要求的統一。
三、開展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工作的關鍵點
創新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評價體系是一系統工程,需要對此系統工程進行全方位把握,從當前實施實際情況來看,還需要把握以下幾個關鍵點。
1.進一步提高對開展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積極推進企業評價工作,培養和選拔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2.進一步規范評價行為
要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地方實際,研究制定大中型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和直接認定工作的具體操作辦法,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的對象、內容、權限、申報順序、具體辦法、工作流程、保障措施等作出具體和明確的規定,確保企業評價工作規范有序。
3.要準確把握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要使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有較大的突破,必須創新思路。要按照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水平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的總要求,以國家職業標準為指導,將企業評價標準與國家職業標準相結合,將鑒定的系數指標與崗位操作規范的要求相結合,按照企業生產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類型等不同要求,形成“一企一策”評價技能人才績效的機制。
4.要加快創新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的模式
企業評價不同于社會化鑒定,更注重員工的思想品行、技能水平和工作業績。要根據企業實際,不斷創新和完善企業評價模式。核心是兩個方面:一是對業績評定優秀者實行一定比例的破格晉升,在理論考試和能力考核前,對企業職工的工作表現和取得的業績、成果進行業績綜合評定,并按照評價申報人數的一定比例,對工作業績評定為優秀者破格晉升,作為一項特殊的激勵政策;二是實行社會化考試和業績評定相結合的考評模式,將理論考試成績和業績評定各按一定比例折算為綜合成績。業績考評尤其要突出四個模塊的考核:思想品德模塊主要考評員工的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工作能力模塊主要考評員工的職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解決關鍵生產技術難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傳授技藝能力等;學習培訓模塊主要考評員工參加相關業務或技能培訓情況,學習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情況等;工作業績模塊主要考評員工為企業創造效益和突出貢獻情況,獲得各項先進榮譽稱號和參加競賽獲獎情況等。進一步促使評價重點向職工解決生產問題和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傾斜。
5.要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質量保證機制
在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中,要把質量控制放在首位,充分發揮企業、社會和群眾共同監督作用,建立健全三方質量監督機制。一是企業內部嚴把關,指導企業完善技能人才評價考評規章、制度,組織工作專班具體實施,通過企業生產過程或對以往業績評價來考核技能水平。二是加強考評員隊伍建設。考評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鑒定評價的質量。要統一管理,實行注冊考評員持證上崗制度,參與企業評價的考評員由企業生產一線專家和鑒定中心委派的熟悉國家職業標準的專家共同組成,實行統一派遣,另外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考評員進行業務培訓。三是引入群眾監督機制。對參評人員提供的業績材料進行企業內部核查,對企業考評結果進行對外公示,經過嚴格程序后,才能確認參評人員的職業資格。同時鑒定中心要嚴格考務管理、規范考核流程,派遣質量督導人員對評價工作進行督導。
6.要積極推動企業形成高技能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
實施高技能人才評價過程中,企業作為用人主體,可以有效甄別企業技能人才能力、貢獻差異,實施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級差,從而推動企業形成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的聯動機制。要引導企業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與待遇掛鉤的機制,加強對員工的技能培訓,拓寬成才渠道,使高技能人才價值得到應有的體現。
7.要努力營造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環境氛圍
全社會要像尊重高級專家那樣尊重高技能人才,像重視高級專家的培養那樣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像關心高級專家的成長那樣關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長,做到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人才。貫徹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改變用一把尺子衡量人才價值的習慣做法,增加評價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變少數人選人為多數人選人,真正確立起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要加大宣傳力度,使企業和廣大員工積極參與到技能人才的評價工作中去,形成全社會重技能、學技能、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8.要切實加強對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組織領導
“高技能人才企業評價和直接認定”評價體系剛剛起步,在制度層面、操作層面都需要不斷完善。要建立健全企業評價工作的領導組織體系,落實責任,規范流程,確保企業評價工作的順利實施。各級人社部門要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對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開展評價工作的企業要組織企業負責人、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和技術專家成立高技能人才評審工作委員會,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評價和認定工作。
(作者單位:嘉興市職業技能鑒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