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之所以能成為人才的搖籃,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濃郁的學風以及對學生春風化雨般的感染和熏陶。在技師學院,學生學習基礎很薄弱,厭學情緒嚴重,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要搞好一個班級,關鍵在于有良好的學風;而要形成良好的學風,班主任就必須在班級管理中思改革,圖創新,踏實地做好工作。
關鍵詞:班級管理 班風 學風 思想教育
良好的學風對于班集體的整體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班級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需要班主任不斷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一、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
1.及時、正面的教育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及時的正面教育能夠有效影響學生,促進其優良習慣的形成。教師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思想教育。常用的是定期召開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班級最常見的活動之一。堅持讓學生主持和設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的良好個性在活動中得到充分表現,形成班級凝聚力。在開展主題班會時,教師要注意聯系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動上得到改進。
2.堅持用名言警句教育
筆者意識到堅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學生猶如春雨,對學生有“潤物細無聲”之妙。所以筆者在黑板一角開辟“每周名言園地”,由學生負責定期摘抄一條名言警句。學習一則警句、一句名言,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或許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堅持不懈,必然會對學生思想的變化、世界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3.在教室設置讀書角
教師發動學生捐贈課外讀物,在班上建成一個小小圖書館,方便學生課后閱讀,慢慢地養成他們閱讀的好習慣,對思想境界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二、給學生灌輸競爭意識
1.用就業壓力激勵學生
在技師學院,學生雖然沒有升學壓力,但是就業壓力比較大。沒有升學壓力時,學生就對文化課程的學習也只限于教師苦口婆心的勸導,學習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弱。但是競爭這種形式,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班主任應在班內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競爭活動熱潮。但同時也必須強調,這是“互助”、“友好”的競爭,而不是“敵視”和“保守”的競爭,其目的是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進步。教師經常利用各種機會給學生灌輸就業意識,增強危機感。比如請已經畢業工作的學生回來做心得報告。讓學生知道找工作的艱辛和競爭的激烈。
2.用目標激勵學生
目標是班級和諧發展的動力,有了目標學生就有了行動的指南。教師首先讓學生樹立找到好工作的大目標,然后建立學習期間的具體的小目標。
一是制定學習目標。每次考試教師都要讓學生制定一個學習目標,目標不能確定得太低或太高,只要稍加努力便可達到,哪怕進步一點就行。
二是提高職業能力。在熟悉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教育學生提高自身職業能力,只有提高專業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比如,青島港集團每年都會到學院招聘學生。學院每年都會請許振超先生到學院做一次報告。筆者每次都會趁熱打鐵,回到教室以后再結合職業技能給學生講許振超精神,讓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
三、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1.給學生樹立學習榜樣
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班主任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客觀上就是班級群體乃至班級中每一個體的楷模。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教師要時刻注重身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激勵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2.教師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教師在上課時,不要在傳授的知識上出現錯誤,要讓學生看到教師扎實的知識功底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這樣學生會對老師尤其敬佩,進而模仿教師,去積極學習。
3.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為了營造平等、和諧、互愛的班級氛圍,班主任應努力把自己置于集體一員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為與學生人格平等、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讓學生感到是和老師在一起建設美好的集體。
四、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紀律
要嚴格要求學生,不能讓學生有松散無所畏懼的心理。“班有班規,國有國法”,良好的紀律是一個班有好的學風的前提。假如一個班紀律散慢,學生吊兒郎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班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諧積極的班級氛圍,充滿了教師的摯愛、同學的友情、上進的追求。每個積極上進的學生都會從中得到信心、勇氣和力量。良好的班風猶如一處生命的綠洲,能讓每個班級成員如魚得水,成長得更快、更好,從而靈魂也得到凈化。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