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機關事業單位全面進行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為進一步適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實現人員收入分配制度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事業單位推行了崗位績效工資制度。6年來,從運行的情況看,新工資制度在理順分配關系、規范分配秩序、構建和諧的分配格局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工資管理工作中,特別是在技工院校的工資管理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工作難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現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愿和大家研究探討。
一、工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難點
1.工資套改方法復雜,政策難以準確把握
在新的工資套改辦法中,由于涉及與套改相關的項目繁多,例如人員的參加工作時間、工齡計算時間、工資套改年限、學歷、任職時間等,使得每個人套改的基本工資都不盡相同。而且同時參加工作并同時任現職的人員,由于低一級職務任職時間的不同,套改的工資也不相同。另外,技工院校的技術工人相對較多,我市現實行兩年一次的事業單位技術工人等級考核,這與新工資制度中每年工作考核合格后晉升薪級的規定形成沖突,造成了工資管理工作中因時間差使套改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這些因素都加大了工資管理工作的難度。
2.工資管理人員數量不足,工作效率不高
工資管理工作專業性強,許多專業知識需要長期實踐積累才能熟練掌握,而現實狀況往往是由于工資管理人員的匱乏,每個人的工作量變大,有的單位人員變化比較頻繁,缺少傳、幫、帶這一必要的過渡環節,致使工作人員由于業務不精、政策不熟而嚴重影響了工資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挫傷了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甚至會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3.工資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嚴重不足,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工資管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業務,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政策,才有能力針對具體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客觀分析,以提高工資套改的準確率。尤其是技工院校,人員眾多,崗位設置復雜,人員變動頻繁,探索和掌握必要的工資管理知識和政策十分重要。然而,許多工資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量存在嚴重不足,原因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觀方面是對于專業培訓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客觀原因是由于工資管理人員的匱乏不得不犧牲培訓時間來處理日常工資業務,對于專業培訓無暇顧及。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礙了工資管理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
4.工資管理工作缺乏科學的管理方式
新的工資制度的實施依然主要以手工套改工資為主,即工資管理人員按照每個人的不同情況逐項核查,對照有關工資政策標準進行套改。而技工院校由于教職員工的專業種類多,不少院校的教師系列又分為理論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不同專業人員的工資待遇也不盡相同,這造成工資管理的工作量大增,重復性操作較多,耗費時間變長。如果遇到工資普調,更容易顧此失彼,造成失誤。現行的部分工資管理軟件在功能設置、稽核編輯等方面由于缺乏科學性,依然無法解決相對復雜的客觀問題。
二、對工資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1.針對技工院校的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工資管理體系
首先,以國家及地方的政策文件為依據,建立一整套切合單位實際情況且相對健全、完善的工資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崗位責任制度。要求在每一個工資管理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增強責任意識,嚴把質量關,盡職盡責、全面周到地為職工服務。二是建立資料保管制度。工資業務具有政策上的連續性和工資標準上的一致性等特點,應保存好各個時期的政策、文件和工資審批資料等原始記錄,以便為今后的工資變動和查詢提供依據。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監督制度。將各類工資審批的依據、條件、標準等公開透明,做好政策解釋工作,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2.強化工資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學習意識和服務意識
要重視工資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培養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并適時組織到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和學習,提高人事干部隊伍的整體水平。工作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經常主動學習和研究有關工資方面的文件、政策,不斷充實新知識,掌握新本領,能夠正確應對和處理較為復雜的工資問題,積累工作經驗,達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的目的。工資管理工作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必須強化工資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同時,加強工資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的培養,對于群眾提出的問題要及時做好溝通和解釋工作,做到熱情服務、周到服務、便捷服務。
3.開發一套實用、科學、規范、合理的工資管理軟件系統,提高工資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針對技工院校人員眾多、情況復雜、變動頻繁的這些特點,必須結合工作的實際情況,盡快開發出一套網絡版的實用、科學、規范、合理的工資管理軟件系統。這樣不僅在數據查詢、資料匯總、年報報送、套改準確等方面能給整個工資管理帶來便捷,更在保密性、規范性、科學性和高效性等方面發揮巨大優勢,將會大量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于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著巨大的幫助。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