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職業教育面臨一系列機遇和挑戰,新的形勢對職業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所在的浙江科技工程學校把“優秀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聚焦于在編教師的“雙師素質”“四維資格”“九種能力”的培養上,期望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建設措施,打造具有科工特質的師資隊伍。
一、特質教師的主要內涵
中職學校特質教師是指既有中職教師資格、專業高技能資格,又有職業指導師和心理指導師資格,兼具職業道德(示范與傳授)、行業聯系(實習管理、企業實踐與行業服務)、課程設計(制定與評估課程方案、開發教學材料)、教學工作(設計教學、組織實施與反思評估)、學生鑒定(開發工具、搜集證據、有效鑒定)、交流合作(有效溝通、團隊合作與管理)、職場安全(保障教學場所安全、進行職場安全教育)、學生管理(行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指導、創業教育)和專業發展(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提升與職業教育研究)九大能力的“雙師四維九能”教師,參見下圖。
二、學校培養特質教師的基本做法
學校制定教師能力等級標準,加大教師能力建設的執行力、監督力和指導力;構建“三格”培養機制,根據教師不同學歷、資歷和駕馭教育教學的能力,分成“入格”“升格”“風格”三個層次,實行分層要求,分類培養,形成長效培養機制;創設“三入”培訓途徑,針對具體情況創設“進入學府深造”“深入企業實踐”“返入學校研修”的“三入”途徑;依托嘉興市第一職教集團、嘉興欣禾職業教育集團平臺,開展“一名教師聯系一個骨干企業,一名教師結對一名企業技師,一門學科跟蹤一項技改課題,一個專業群共建一個產品研發中心”四個一實戰能力提升工程,促進校企深度融合,豐富“雙師四維九能”教師的內涵。
1.“入格”培養
按照“雙師四維九能”教師建設目標和內容,根據學校新教師考核評估制度和結對拜師制度,在教育教學與研究、進修、下企業諸方面提出要求并創造條件、落實措施,對三年內新教師進行“入格”培養。
(1)新、老教師“結對子”。在新教師上崗之初,學校為新教師安排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通過指導教師的“傳、幫、帶”,促進新教師較快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業務能力與管理能力。
(2)組織新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通過培訓,有助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學會科學地設計教學項目,促進專業化成長;優化教學方法,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依托,把實訓場所作為教學的重要陣地,實施項目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提升教研水平,學會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3)組織新教師參加“認知性實習”。結合專業技術領域要求,為專業課新教師安排針對性強的企業實習,讓新教師廣泛接觸專業實際,了解企業之需,尋求自己所講授專業課程同企業實際的結合點,使新教師教而知其用。新教師在實踐中可以為學生聯系實習崗位,寫出專業實踐或行業調研報告、開展校企合作洽談工作,協助中高級教師修訂或制訂相關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校本教學材料。教師還可以協助相關人員消除教學場所的安全隱患,在教學中滲透相關安全生產規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指導等九種能力的基礎要求。
(4)鼓勵新教師“進入學府深造”。教師在提升理論和技能水平,獲得更高學歷和高級工技能資格的同時,學校職業技能鑒定所要充分發揮作用,鼓勵文化課新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參加技能等級考核,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參加雙師培訓,并給予資金和政策鼓勵。
2.“升格”培養
按照“雙師四維九能”教師建設目標和內容,以“請進來聽、走出去看”“進學府學、在學校研、下企業練”等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升格”培養。
(1)為優秀青年教師聘請行業專家、能工巧匠擔任指導師傅,實現校企能手“結對子”,讓優秀青年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展橫向技術合作、參與技術服務等措施,切實提升青年專業課教師的行業聯系、職業安全等能力。
(2)聘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開展職教發展形勢、專業技能、教育教學科研等校本主題培訓;組織開展暑期校內研修活動,深入探討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拓展青年教師的理論視野,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
(3)推廣學校2009年成立的“文博平面工作室”工作模式,每個專業部成立2個以上“工作室”。“工作室”運作以青年教師為主導,主要負責輔助教學和承接技術項目任務,由教師帶領學生承接和完成工程設計項目,同時每年安排“工作室”主要成員下企業掛職鍛煉,將產、學、研融為一體,提升青年教師九大能力。
(4)在青年教師中選拔一批素質好、專業水平較高、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作為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給他們創造條件,提供實踐和進修機會,壓擔子、給舞臺,使之能承擔較大的橫向課題、教學科研課題,獲得較高水平的成果,同時發揮榜樣作用,帶動全體青年教師共同提高。
(5)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浙江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或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和職業指導師或創業培訓師的培訓和資格考試。學校力爭青年教師到35周歲左右完成“升格”培養,成為指標“四維資格”教師。
3.“風格”培養
按照“雙師四維九能”教師建設目標和內容,積極創設條件,加大軟件投入,對骨干教師進行“風格”培養。
(1)遵循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骨干教師的自我實現需要,對骨干教師采取“五子登科”的做法:一是選苗子(年輕有為,有培養潛力),二是厚底子(夯實教育教學基本功),三是定調子(以師德建設為基礎),四是搭梯子(提供展示平臺),五是壓擔子(開展教育科研)。通過這些措施,充分激發骨干教師爭當專業(學科)帶頭人、名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落實學校《學科(專業、教學)帶頭人評選與管理辦法》《學術研究活動管理辦法》等制度,核撥專項培養資金,通過主持重點專業建設、指導青年教師、主持本專業教研與教改項目、參與合作企業管理和考察進修等方式,培養專業建設、校企協作、團隊組織、科研攻關能力強的專業帶頭人。
(3)學校每年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參加崗位培訓、技術研發;到國內外考察進修、參加學術活動等。通過培育平臺,確保培養為專業帶頭人的教師平均每年累計有1個月的企業掛職或兼職經歷,使培養的專業帶頭人成為具有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具有較強職業教育教學、專業管理和課程開發能力、熟悉行業發展動態的專業領軍人物。
(4)利用校園網“名師工程”欄目宣揚“九能”先進人物,比如張建國老師,先后為8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宣傳導向,營造教師們人人爭做“九能”教師的良好風氣。
(作者單位:浙江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