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課程。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課堂效率進行探討。
關鍵詞:興趣 心態 實例 制作 設疑 比擬
筆者以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程為例,具體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效率。
一、賞識教育
目前,職校教育的一個現實是:生源素質普遍不高。相當多的職校生在初中時往往成績不如意,所以導致學習的信心不足,從而產生自卑心理,表現在課堂上就是害怕回答教師的課堂提問,不敢主動請教老師,課后不復習,最終惡性循環,直接影響專業學習。
筆者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針對這個問題采取的策略是:賞識教育。所謂的賞識教育就是通過激勵表揚手段,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鼓勵他不斷追求成功。
筆者所在班里有個學生,根據平時的觀察和了解,學習還算認真。他來自農村,不善言辭,表現得比較木訥,害怕與老師溝通。掌握了這些情況后,筆者有意無意地在課堂上多給他表現的機會。例如在講到“用近似估算法求放大器的靜態工作點”這一課時,筆者首先把共發射極基本放大電路的直流通路畫法詳細講完,并把其電路圖完整地畫在黑板上。筆者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為了鞏固和加深同學們對直流通路的畫法,在黑板上畫出了分壓式發射極偏置電路,讓這位同學在黑板上完成此電路的直流通路的畫法。雖然在講臺上,他表現得有些緊張,但最終能夠完整而準確地畫出來,當筆者問他畫此圖的依據是什么時,他也能基本表達出來。筆者抓住這個良好的教育契機,好好地表揚了他一番,并讓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學期結束,他在這門課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并且性格比原來也開朗多了。這一切都離不開課堂上的這一個小小的成功。
學生本身存在自卑心理,要改變這一現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賞識教育必須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貫穿每一節課的教學,正所謂: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二、實例教學
在上這門課不久,有一個學生拿著一塊從手機的充電器中拆下來的電路板向筆者說:“老師,學這門課理論很枯燥,你可不可以拿這些電路板跟我們講課?我們很想學這些。”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得筆者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學得更投入呢?
職校教育與高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而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那么由實際的應用例子來引入課題是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基于這個想法,筆者除了引導學生學好課本上的基礎概念之外,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盡可能地拿一些實物和一些學生實驗電路板給他們看。正所謂“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于是,在備課之余,筆者自制了一個功率放大電路。上課時,筆者就拿著自制的LM386功率放大器的實物接線板,接上喇叭,接上收音機耳機輸出孔,放出歌曲給他們聽。學生看到后,很新奇地說:“老師,這是什么高科技?”從他們閃動的眼神,筆者看得出,他們對這些是很感興趣的,就順便講“這是一個典型的OTL集成功放電路”,順帶把甲、乙類功率放大器、互補對稱功率放大器、交越失真等等這些枯燥難記的專業名稱帶出來。這樣講,他們就再也不覺得這些名稱難懂難記了。
再如在學到數字電路的分立元件門電路這一部分內容時,也同樣可以利用實例來導入課題。筆者所舉的例子是這樣的:為行車安全,試設計一種門電路,無軌電車的前、中、后三個門全部關閉后,司機見指示燈亮后方可開車。然后提出問題,我們用哪種門電路才能實現這個電路的設計呢?在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后,教師可直接給出答案,也可進行設疑:本節學習的內容中,有“與”門、“或”門、“非”門、“或非”“異非”,這個實例究意用的是哪一種門電路呢?同時在黑板上畫出這些門電路的符號及真值表。這樣,學生的興趣馬上被調動起來了,并產生疑問:這些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它們能實現以上實例的電路設計?等等。在學習了這些門電路后,學生的疑問終于得到了解決。使學生在學會這些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樣就為學習數字電路的后續內容打下很好的基礎。
三、問題教學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敝挥胁粩嗟靥岢鰡栴},才能探究解決問題。設疑激學,就是教師用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生疑、質疑和釋疑”的能力。例如在講到整流二極管的選用這一節時,講整流二極管的使用這部分內容。由于大功率整流二極管工作時通過的電流大,PN結溫度高,在使用時有冷卻要求。這時候,筆者就結合制冷這門專業課的相關知識給他們詳細講解了冷卻散熱的方式有哪些等等。授課前筆者會問:硅整流器的散熱器、冰箱空調與冷水機組的散熱器是一樣的道理嗎?它們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是一樣的嗎?電路有些大功率的元件為什么在旁邊要加多一些有翅片的東西呢?電動機外殼為什么會有肋片呢?這些肋片又用來干什么的呢?這樣問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另外,筆者為了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就對他們說,你們想要得到高分嗎?誰在每一次課都問老師一個問題老師就加兩分,假如把我也問倒了,則雙倍加分。這樣一說,他們更來勁了,紛紛表達自已的意見。通過這些細節的設置,既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對教師本人也起到很好的鞭策作用,從而提供一個良好而寬松的教學環境,最終達到教學相長。
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這一術語是宋代朱熹在總結孔子的教學方法時提出來的??鬃右簧鷱氖陆逃聵I,成功地把因材施教的方法運用于教學實踐。教育的成功也表現在他教育理念的成功上。一個班里面,學生的素質有高有低,理解力有強有弱,接受知識有快有慢,一個現實情況是學生人數眾多,基本上都是上大課,很少能單對單交流,所以在實踐課的時候,就要注意因材施教。
在講到單向、雙向晶閘管的極性判斷時,老師首先在課堂上講清其結構原理和檢測原理后再演示給他們看,理解力強的同學很快就掌握了,面對這些同學,就要多鼓勵,甚至請他到前面做正確的示范。針對默不作聲、眼神迷惑的學生就要主動問他們是否掌握并耐心、反復、詳細地給他們單獨講解和示范。對于檢測操作錯誤的學生就讓他們再看一遍教師的示范,再問一句“是不是簡單多了”。
所謂的細節決定成敗,往往就是這樣。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細節,其實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被關注和學有所成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一個成功的教學策略,
五、合理采用比擬法
在這門課程中有些理論不易理解,學起來比較吃力,學生對這些內容往往興趣不濃。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往往要在教學中突出概念的理解性,教師采用比擬法是一種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好方法。
例如,在分析三極管輸出特性曲線三個區域的時候,講到它們有三個工作狀態,即:截止狀態、放大狀態、飽和狀態。按照書上的理論說法是:三極管工作在截止狀態時,其c極與e極之間的等效電阻就相當于開路,而三極管工作在放大狀態時,c極與e極就相當于一個可變電阻,電阻的大小受基極電流大小控制。再有三極管工作在飽和狀態時,c極與e極之間的等效電阻很小,相當于短路。我這樣說的時候,學生一點也理解不了,但是筆者用比擬的方法,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筆者是這樣解說的:舉例說NPN型三極管其實就相當于一個開關,你把三極管想象成水龍頭,基極相當于你要擰的開關,而集電極相當于水龍頭的入口,發射極相當水龍頭的出口。那么這個水龍頭在你的控制之下有三種工作狀態:一個是你把水龍頭關緊的時候,也就是說把它關緊了也就沒有“水”(水即電流)流出了,這時水龍頭就處于截止狀態了。也就是說這種工作狀態就相當于三極管的截止狀態。而你把水龍頭擰開一點或再大一點,這時候水龍頭的出水口即發射極就有“水”流出來了。此時水龍頭的工作狀態就相當于三極管的放大狀態,那么發射極流出來的“水”量是受你擰開水龍頭的角度控制的,即流量是可控制的。三極管的工作原理即是如此,當三極管在放大狀態時,c極與e極就相當于一個可變電阻,電阻的大小受基極電流大小控制。當你把水龍頭擰到最大位置時,這時候從集電集到發射極的“水管”中已充滿了水,它們的流量也飽和,已不再受基極的控制了。講完后,我就問學生這么講你們明白嗎?他們都說明白,這時我就會及時表揚他們說:你們真的很聰明。這樣,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在教師的表揚中很自然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他們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了大量的新知識,許多符號、專業術語都是第一次接觸。筆者認為適時地引導學生參與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學生更容易理順所學的內容,并且更進一步地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系統的知識架構之后,適當精選一些典型的習題進行評講,評講過程中用提問引導的方式進行,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因為只有這樣,學生對已學知識重新有一個更新的認識,溫故而知新,使其系統化并能較好地掌握各知識要素之間的聯系,這樣會為后續的課程學習帶來新的動力。
以上就是筆者關于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電子技術基礎課學習興趣的一些教學體會??粗鴮W生們一天一天的進步,筆者同時也感受到了學生成長帶來的那份喜悅和價值。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培養出有素養、懂事、愛學習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教師教學技巧細節的重要性,以及學生的素質與教師教育的關系。
(作者單位:云浮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