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開始,溫州市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以骨干專業為龍頭,實行“訂單培養、企業全程參與的四段螺旋推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幾年的完善和發展,該模式已經非常成熟
一、“四段螺旋推進式”的內涵
新生一入學,由企業根據學生意愿、智能類型和愛好特長面試錄用為準員工,三年分四段到企業一線崗位學藝,以師帶徒,工學結合,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
1.“四段式”教學內容
第一學年的每個學期學生有1~2周時間到企業體驗生活;第二學年的每個學期學生有1~2個月到企業進行教學實習;第三學年的第一學期,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學生實行預就業。
第一學年,側重學生體驗專業,了解今后所從事崗位,達到職業導向的目的;第二學年,學生到企業教學實習,由企業師傅進行點對點幫帶,重在熟悉技能關鍵環節;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學生開展頂崗實踐,側重在實踐中提升技能水平,第二學期開始,學生開始預就業,學生開始到企業工作,企業會給予學生一定的薪資,在此過程中,符合要求的學生將簽訂協議成為企業的員工。
每一階段培養目標是建立在前一階段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是一個臺階式漸進的過程。
2.“螺旋推進”的過程
學生三年分四個時間段到企業進行體驗——教學實習——頂崗實踐——預就業四個步驟,是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過程,學生從“不熟悉——初步接觸——比較熟悉——熟悉——非常熟悉”到就業崗位的轉變。
在實習過程中,班主任全程跟蹤,與學生一起吃住在企業、教學在企業,像旋具擰螺釘一樣,由淺入深去推進人才培養。校企雙方從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企業文化進校園等多種渠道擴寬、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四段螺旋推進式”這種培養方式,有效地整合了職業學校和企業行業的教育資源,使學習活動與生產實踐有機融合,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與企業用人需求同步發展。
二、“四段螺旋推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
1.調動了合作企業的積極性
企業在合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及人才規劃,在“四段螺旋推進式”中的前三個階段就開始挑選優秀學生作為自己的人才儲備與培養對象,并通過與學生簽訂協議,吸納適合企業的優秀人才,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實施教育的人才培養。而這部分學生在“預就業”階段將到企業參加工作,企業付給學生適當的勞動報酬。
該培養模式在保證學生的利益的同時兼顧企業利益,使企業安心、放心與校方合作。此外,通過考察、檢驗“預就業”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環節,學校可以根據企業要求對原有專業培養計劃進行修改,并由企業設計具體課程以提供實踐機會。
該培養模式兼顧了企業的利益,企業得到了良好的人才儲備,所以調動了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積極性。
2.優化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中職教育的課程開發必須工學結合,在學校和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員參與下完成。只有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知識增長的客觀趨勢和學生成長的客觀需要轉化為具有適當水準、適當內容、結構優化、功能優越的課程,才真正實現讓學生“做中做、做中學”。
在“四段螺旋推進式”模式背景下,學校和企業互相協作,按照“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設置課程,從課程的性質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環境與設備、師資、教材、課程資源庫等一系列開發過程進行探討,形成一個完整的理實一體化的系統,建成“公共課程+核心課程+教學項目”為主要特征的適合學徒制的專業課程體系。
核心課程會根據企業需求適當增減,教學項目則完全按照企業需求,在課程專家、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開發適合企業的項目課程,并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來承擔教學任務,尤其是專業實訓環節。
學生按照企業行業標準的軌跡學習、實習、就業,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到畢業就業的零距離接軌,優化了人才的培養。
3.培養了高技能的師資隊伍
“四段螺旋推進式”模式要求老師在學生實習的時候,全程陪同、一起實踐,在企業車間傳授理論知識,結合操作加以鞏固,教師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企業的技術人員也會在車間傳授技能,幫助學生掌握技術。
學校和企業對專職教師進行雙向培養,與企業師傅(兼職教師)在工學結合教育過程中教學相長,有助于優化學校師資隊伍的雙師素質結構。學校對教師頂崗實踐結果進行考核,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并以此作為新教師轉正、教師考核、職稱評審的一個重要指標,督促專業教師熟悉生產第一線,理論真正與實踐崗位結合,有效地優化了師資隊伍。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