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以合格人才的培養為基礎,而思想政治課正是技工學校中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課程,各方面的教育都要以此為源頭,工作才能順暢,改革才能水到渠成。
關鍵詞:技師學院 政治教學 方法
目前我國對技工職業教育的主旨在于以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培養為重點,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隊伍。技工職業教育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這種形勢下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思想政治課程是必不可少的。中國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大師的名言無不強調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政治課的教材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思想,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而技術學校的學生,有很強的自尊心,但個性強、承受能力差,對前途缺乏信心。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看出,學生一向不很重視對這一門功課的學習,認為枯燥乏味。其實這門課程的開設對技校生走進主流社會、自我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它的教學質量關系到技校生的前途和命運。那么,如何通過教師的教學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實效的目的呢?
一、以“新”為基礎,與時俱進地教學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課程最大的區別就是要與時俱進。教師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引用新材料,運用最新成果,使教學內容動態化,這樣才能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如果教學內容一成不變,勢必降低技校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興趣,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政治課教師首先自己必須關注時事,第一時間吸收大量的新聞信息,有選擇地形成生動、新鮮的事例,作為教材的補充,使書本上抽象的理論得到當今時代大量鮮活事例的解釋,讓學生們時刻關注社會的“熱點”。現階段的技校生有較多的時間去關心社會,思索人生,對現實生活中的熱點有著一定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政治課教師應針對學生感興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會現實問題設計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分析、思考、討論,形成正確的觀點或處理方法,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人”為本,學會感悟生活
“以人為本”是指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以學生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而學校也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觀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輸者、灌輸者轉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真正把學生擺到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上,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培養。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大膽質疑,主動探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成功的政治課堂只有植根于學生和生活,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揮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中認識、學習、領悟人生哲理,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體驗,才能具有強盛的生命力。
三、以“活”促學,改變說教的老一套
所謂“活”,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二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從而內心深處活動起來。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學生在座位上無精打采。那么,我們應如何讓思想政治課重新在學生心中恢復活力呢?美學家李澤厚先生說:“人與機械不一樣,它需要休息和變異,它要求新鮮活潑的刺激才獲有繼續生存活動的生命力。”這就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應表現出一種相對于學生的新鮮活潑,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贏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率。在教學領域有一種說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針對技校生好說、好動、好參與,但知識、理論基礎薄弱的特點,進行了大膽嘗試、創新,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做到講解與討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等,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認知結構,使抽象、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活起來。
另外,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使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時代性,要讓學生走出小課堂,放眼大社會,結合教學組織有關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社會熱點開展社會調查,使課堂上所講的道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驗,并內化為學生的信念。
教師只有深刻感悟生活、理解教材,善于整合生活、教材和學生等教學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大膽創新,引用最新的社會素材,有效地引導學生,才能讓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自主參與和投入,使其如沐春風,如臨其境,這樣才能讓思想政治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成長的快樂平臺。 教師要身體力行,真正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使學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使思想教育工作順利進展。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這件事情,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