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職業素質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對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個性化要求。通過對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素質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培養途徑探析, 加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是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增強中職教育辦學吸引力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中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及職業結構的變化,企業對員工自身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從業者的職業素質顯得越發重要。中職學校如何適應社會的要求,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積極構建學生職業素質教學體系,探索有效的培養途徑,已成為中職教育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職業素質包含了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理、職業能力等不同要素。
二、職業素質教學體系的構建
1.教學體系的內容
職業素質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對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個性化要求。中職學校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必須建立以職業素質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學生在校的整個學習過程。由于各類職業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對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員有著特殊的素質要求,因此必須圍繞其所學專業不同特點和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根據職業素質的四大基本要素,構建學生職業素質教學體系,其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2.培養模式
職業素質的培養應以課程體系和職業活動為主要載體,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平臺,實施四階段“1+0.5+1+0.5”雙循環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一、三階段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公共基礎課程、心理健康、專業基礎技能、專業專項能力、專業拓展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心理素質、一般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第二、四階段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教學實習,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通過“學習—工作”+“ 學習—工作”的工學結合,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將職業素質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教育有機結合,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三、職業素質培養的途徑及方法
1.以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1)在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等社會學課程和文化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一般職業能力;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教育,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職業心理素質。
(2)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在校內綜合實訓基地開展專業實訓教學,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各種操作規范,將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習慣的養成融入到各個教學實訓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執行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3)在職業活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頂崗實習和工學結合的職業活動實踐,讓學生在不同的操作崗位上工作和學習,掌握操作技能,感受崗位要求,體驗企業的規范化管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
2.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行為導向教學法和團隊合作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有效教學形式和組織形式。以職業活動項目為載體,開展行為導向教學,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通過團隊教學方式,進行角色分工,模擬企業班組管理,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生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以學生社團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社團活動,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根據在校學生的不同階段,組織開展各類學生活動,融職業素質教育于各種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組織管理等能力。
參考文獻:
[1]何伊都.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途徑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1(8).
[2]石曉春.高職航海類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實踐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1(7).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