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合同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取得經濟效益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是產生糾紛的根源。企業如何防控合同風險,建立合同風險防控體系,是企業防范法律風險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合同管理;防控體系
合同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取得經濟效益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是產生糾紛的根源。因而加強合同預防管理,建設合同風險防控體系,防范法律風險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合同法律風險
企業合同法律風險是指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由于外部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或由于企業自身在內的合同主體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而對企業造成負面的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其特征除了具備風險所共有的客觀性、偶然性、可變性等特征外,還具備以下特征:(1)企業合同風險產生的緣由是市場交易和企業運營的各種因素所致,帶有明顯的復雜多變性;(2)企業合同風險存在于市場交易當事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全過程;(3)企業合同風險發生導致的后果是企業承擔法律責任;(4)合同法律風險是可以避免、可以預防、可以控制的。
為了加強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風險,企業應從以事前、事中預防為主,事后補救為輔建立防控體系。
二、合同簽訂預防控制
為確保當事人能夠獲得其預期的合法利益,清除行使權利的障礙。加強合同主體資格審查、合同條款審查是保證合同履行的基礎。(1)審查合同相對方有無簽約資格。我國法律對某些行業的從業資格做了限制性規定,沒有從業資格的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特定的業務,如建筑施工企業、印刷業、運輸業等,這些行業必須有相關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才能進行相關的業務活動,否則所簽訂的合同無效。(2)調查合作方的商業信譽和履約能力。盡可能對合作方進行實地考察,或者委托專業調查機構對其資信情況進行調查。(3)由代理人代簽合同的,應審查代理人合法、有效的代理身份,同時代理人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訂立合同。(4)合同各主要條款的審查。合同內容:內容是否齊全。合同標的額:審核合同標的額確定的是否嚴謹。質量標準條款:根據雙方對產品質量要求明確約定質量標準,并約定質量異議提出的期限。交付方式條款:應當明確合同履行地點,這即關系到合同是否履行,也關系到糾紛發生時法院的管轄。付款條款:應明確約定付款的時間。權利義務:雙方權利義務是否明確,具有可操作性。違約責任條款:應當審查有無不平等的違約責任條款和加重己方責任的違約責任條款。爭議處理條款:約定訴訟或仲裁是否明確,約定管轄地是否準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三、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
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就是對合同履行過程監督和管理,合同簽約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時有效履行,防止違約行為的發生,所以,對合同的履行進行監督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監督可以知道企業各類合同的履行情況,及時發現影響履行的原因,以便隨時向各部門反饋,排除阻礙,防止違約的發生。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證自己嚴格按合同約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也促使對方嚴格按合同履行義務。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記錄,跟蹤合同履行過程,把好合同的結算關。因此,事中的管理工作非常關鍵,為了保護合同得以切實履行,需要專業部門同財務部門、供應、銷售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實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得以實現。當合同履行過程出現異常,可能導致合同無法繼續履行或出現履行與合同的約定不符時,業務部門應當及時把情況反饋到法律部門,法律部門根據情況進行分析處理或提出法律建議等。
四、建立合同風險預防控制體系
建立合同管理風險防范機制,針對合同管理找出法律風險源點,預想法律后果,建立防控措施和補救措施。合同一旦發生違約現象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防范事態的發展和擴大。如合同簽約人設為法律風險源點,若簽約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簽約,法律后果為合同效力待定,若為表見代理,代理有效。一旦出現簽約人沒有代理權或超越代理權限訂立合同,根據合同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中止合同履行或要求合同被代理人以書面形式追認或撤銷合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防范事態擴大。
企業合同風險防控體系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首先應該將合同風險防控納入企業管理的全過程,通過健全制度、完善流程,實現對生產經營的全方位防控。其次要深入開展法律風險評估,建立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對法律風險防控體系中的領域、風險源、措施進行系統測試,發現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可采取訪談、咨詢、典型案例分析、通報等多種手段,增強各單位自覺應用風險防控體系降低法律風險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小寧.《企業合同管理及法律風險防范》
[2]王惠濤.《合同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