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如此重要的階段,高一政治教師應該如何定位,幫助學生茁壯成長。
[關鍵詞]時代性;定位
隨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以及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人教版)的廣泛使用,中學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一方面各地涌現出了一些可以借鑒的新鮮經驗和做法,另一方面不少教師面對新課程也存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困惑。高一的政治教師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培養起學生對高中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順利從初中向高中轉變。高一政治老師如何實現自己的角色定位呢?
一、更新教學理念體現其時代性
大多數學生認為政治書本內容讀起來淡而無味,遠離自己,沒有用處。高一學生受高二高三學生的影響,認為政治課只要考試之前認真背肯定沒問題。高一政治老師據此要有的放矢,更新教育理念。政治課是一門具有時代性的學科,如果陳陳相因,墨守成規,沿用多年如一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的話,政治課堂教學只能是暮氣沉沉,了無生機。學生失去學習積極性,老師失去教學陣地。只有先進的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學行為。必須認真學習理解和把握好《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思想政治課程實施各個環節的依據,包括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等。新的《課程標準》其規范性和可操作性較強。搞好新一輪思想政治課教學,首先必須認真學習和把握課程標準,樹立標準意識。教學不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簡單相加,而是在民主的氛圍中,處在與學生同等的地位上,共同獲取新知。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應遵循“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的原則。教師只有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才能盡心盡力地培養好學生。
二、潛心研究、提高業務水平
在政治教學實踐中,政治教師隨時都可能碰到教學工作的具體問題,如政治課上學生呆板,兩眼發直,要如何調動學生政治的學習興趣?課堂上重點內容如何幫助學生上課時就能實現有效的記憶?學生提出一些和現實生活相符但是和我們書本上知識有出入的問題怎么辦?如何使用探究,實現放得開收得攏?等等。針對以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對這些問題的周密謹慎思考,除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與知識水平,還要不斷地學習補充知識和交流教學經驗,認真的進行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探討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教學問題。從課程標準的學習、課程理念的轉變、教科書的學習與使用、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學評價等方面,給出指導,引領教學。結合課例,研究教學,向骨干教師學習,拓展專業理論知識。參加上級主管部門新課程思想政治優質課評選活動。現場講課、教研員評課、專家評課,在講課、評課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山東省高中思想政治評價指標,規范、指導教學。教師要抓住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提供的繼續教育的一切機會提升自我,來適應時代的要求。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新課程的核心部分和精華部分,教師應由傳授角色退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支持者和幫助者。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教師課堂教學主要任務體現在:
(1)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是教育原則和教育本質的要求。老師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主動構建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此,教師要在不失去主導地位前提下平等與學生共處,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師生的共鳴,提高課堂效率。和諧和平等的教學是事倍功半的。(2)組織生活化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的設計是由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而它的執行主體是學生,由于學生又千差萬別,課堂上必然會發生各種不同的情況。這樣,二者之間就產生沖突。“從生活到教學再到教學”,“具體到抽象到具體”這就要求教師在有序地安排學生學習活動的同時,注意教學設計的適應性、靈活性,隨課堂上發生的學習實際而適時做出調整。這里,我們更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給學生的思維與探究以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地方。特別是高一的政治老師,學生剛剛踏入高中還沒有習慣高中的學習,老師更應該周密的研究有效科學的組織教學過程。教師用緊貼生活的教學案例抓住學生,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探究,從中得出抽象的政治學原理。教師再給出類似案例讓學生剛學到的知識得以印證,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的同時加深了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學內容上,要從小事例入手。任何高深的理論都能在平凡的事物中見到它的影子,所以,講道理時,要善于用小事例講大道理,從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大道理”。要從身邊的事入手,盡量多引用學生所熟悉的事例講大道理,例如,講解高一經濟學“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時,可從身邊的大辦“紅白喜事”說起,從“食堂泔水缸里的饅頭”說起,要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3)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的本質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教小于學,教為學服務。這就需要教師,會做“懶老師”。了解服務學生的實際需求,實際的學習水平,現實的學習情緒、狀態等,并由此出發來組織教學。教師課堂上起主導作用,把學習方法的講授滲透到師生共同探索過程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學習方法。教師講減少了,學生活動增加了,學生自信心會逐漸增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就會不斷的提高。正如葉圣陶所說:“教師當然講,尤宜致力于導。導者,想方設法使學生自求得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方法和能力;通過學習學會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講述貨幣的基本職能時,首先讓學生課前準備,收集生活中的貨幣職能資料,課堂上給學生材料:材料一,金融危機到來后,在某大型超市中,有些顧客在仔細查看商品的價格標簽,也有少量顧客在收銀臺前排隊交錢付款;還有個別顧客在挑選生肖金條,為今后儲備。材料二,在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營業柜臺前,有人在提取存款利息;有人在國際業務處兌換外幣,上述材料體現了貨幣的哪些職能。學生通過課前的準備,按內容對號入座,學生完成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能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提高自身文化底蘊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它充實著思想江河,讀書不是為了明天上課,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對知識的渴求”。政治教師在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之后,持之以恒的專心閱讀,不斷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掌握各種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必須用到的專門技能,如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與書寫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學中的應變能力等。政治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才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勇立潮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分析學生現狀
高一的學生存在很多問題,學生自身對學習的興趣不濃,學生學習的態度熱情程度不夠高,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學習方式不佳,具體學習也有問題,師生間和同學間溝通和交流不夠。影響高一學生學習因因素有:第一,社會的影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的變動,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芒和失望,并逐漸淡化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科具有學術性較強,實用性不強的特點,這使得學生缺少學習的內驅力。第三,家庭教育的影響。當前,學生中有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多數家長對學生疏于管理,或側重于對子女紀律方面的要求,而對學生學習不是特別關注;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學生在家表現乖就可以了,而學習是學校的事情的矛盾局面。
總之,素質教育的已經全面推行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和學生之間已經不完全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系,教師必須從傳統的課堂40分鐘傳授角色中走出來,以各種方式調動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己精心設計的環境中進行探索。面對新課程改革和當代的中學生自身的變化,教師想在新形勢下勝任,就必須盡快轉變自己,找準定位,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