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存在課程設計不合理,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等缺陷而導致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一致的現象,提出要從企業需求、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方法與教學實踐方面入手,使電子商務人才得到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緩解供需矛盾。
[關鍵詞]電子商務;中職學校;就業;培養目標
一、存在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
(1)課程設置不合理。許多職業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而設置的課程都以傳統課程的簡單相加,大多采用簡單的“網絡信息技術+商務”的培養模式,不切合實際,缺乏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和實際操作能力。(2)培養方向不明確。電子商務作為新興領域,沒有明確的職業崗位群,不能清晰地界定電子商務培養目標,學校、培養機構提出的培養目標也不明確。要培養出既能進行專業的系統開發、維護與管理,又能專業的開展網絡營銷、電子貿易、企業管理,既適合新型電子商務企業,又適合傳統企業。可以說培養定位的模糊降低了所有涉及學科學習的深度和精度,從而導致畢業生就業率低、適應性差。
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我國的企業對電子商務技術需求較大的有三種,一是商務平臺操作,包括平臺運營、網絡營銷與推廣等;二是商務網站設計,包括網頁設計、數據庫、站點管理;三是美工設計,包括顏色處理、文字處理、圖象處理、視頻處理。這三種人才要求有扎實的計算機功底,也需要分析企業的客戶需求,所以他們還應該對企業文化、崗位職能、以及消費者心理有一定了解,而這將成為電子商務人才的特色所在。培養目標為:面向企事業單位,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需求,具備基本的電子商務應用和外貿報關的相關知識能力和素質,適合電子商務新興企業、大、中、小型企業、電子商務網站、外貿公司、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等崗位部門,從事電子商務、電子報關、報檢、貨代、進出口貿易、網絡營銷、跟單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三、交通職業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1)交通職業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作為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其培養目標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必須有明確行業依托,根據行業特點和要求,確定職業崗位,進而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交通類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在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側重于為汽車后市場培養相應崗位的電子商務人員。依托交通運輸行業,加大校企合作,實現崗位對接,德才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2)創建能力主導型的課程體系。電子商務人才在專業知識結構上具有一定的復合性,專業知識與行業崗位知識相互貫通,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對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內容都要有一個“度”,這個“度”有兩層涵義,第一是深度要適當,必須能夠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第二是廣度要足夠,應覆蓋“電子商務崗位”必需的理論知識寬度。本著課程設置模塊化、教學內容職業化、教學組織靈活化、教學過程開放化、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思路,形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3)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對接,以企業真實活動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按崗位能力要求設置教學項目,實現專業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學校考核與社會鑒定、校內實踐與校外頂崗的一體化,突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建立相關的運行機制、保障機制、配套措施、評價模式等,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具體做法是:把項目教學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貫徹到底,抓住工作能力培養這個綱,“綱”舉“目”張。將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按工作流程和所要求的職業能力,劃分成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三個模塊。在此基礎上,將各工學模塊課程按專項能力培養目標,劃分成不同的教學項目或單元,分解到每門具體課程當中,就可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獲得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養體系。職業院校應從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著手,創新培養模式,突破培養瓶頸,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具有較強電子商務應用、學習、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蘇志剛.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示范性高職院校[J].中國大學教學.2007(9)
[3]程和平.基于工作任務的項目化課程教學單元設計初探[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12)
[4]王納威.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J].企業導報.2010(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