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抗拒的客觀發展趨勢。本文將以全球化為背景,以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為基礎,分析大學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幫助其應對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全球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一、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不足。自我的認識是做出正確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影響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對自我的認知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自我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的認知;另一方面是對自我能力的評估。(2)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于20世紀傳入我國,雖然傳入的時間比較晚,但是隨著近年來社會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大學生開始關注就業,關注職業生涯的規劃。盡管大家開始關注就業領域,但是真正落實到實踐的學生還是少數,大多數學生都存在著投機的意識,總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到時候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因此應屆畢業生眼高手低,頻繁跳槽成為一種普遍現象。(3)大學生對于自身的目標定位不明確。目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導航儀,但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抱有一定的投機心理。照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學生對自己的目標定位不明確,未能將自身的特點和社會化發展的趨勢結合起來考慮,對自己的將來進行規劃。(4)大學生對所學專業滿意度低。專業是選擇職業的基礎,然而所學非所用、所樂非所適、所愿非所能的現象卻較為普遍。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大學生在選擇自己所學專業之時要么就是聽從家長的意見,要么就是聽說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好,并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工作,本身就能帶來一種滿足感,生活也會變得妙趣橫生。另外就是學生對其所學的專業了解程度不夠,這也從另一方面導致了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降低。(5)學校缺乏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的指導。2008年,教育部在出臺文件,要求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同時將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希望能確保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要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素質高的穩定的職業指導隊伍卻非易事,因為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起步晚、底子薄等多種因素影響,職業指導課程目前在大學還是新生事物,大多數高校都是借鑒國外大學職業生涯指導課程,未能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化發展的大趨勢結合起來。
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學生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1)樹立自我的正確認識,準確評估外部環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就要樹立自我的正確認識,準確評估外部環境,從而選擇最佳的職業生涯規劃路徑。認識自我以及評估外部環境包括以下方面:準確認識自己的職業性格、全面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理性判斷自己的職業能力、準確評估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準確評估社會環境對從業者的要求。(2)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前進用不衰竭的動力,當今社會,國家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表現創新型人才的質量和數量的競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將是衡量新型人才的標準。大學生要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就必須有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選擇前沿知識來豐富自己,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3)加強高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轉變學生傳統擇業意識。加強高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首先要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建立專業化的指導工作隊伍,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工作。其次,要轉變大學生的傳統擇業觀念,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和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失業的威脅也逐漸加大。(4)制定科學合理,適應全球化發展的職業理想。當代的大學生應該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樹立崇高職業理想首先必須注意,職業理想必須與社會現實相合。而全球化就是當今最大的現實,職業理想是在社會現實的反映,它決定和制約職業理想和其它理想,任何離開社會現實去談職業理想,都是片面的。現在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必須在這個大環境下來設計自己從事的職業追求,這樣職業理想才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性。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是肩負著祖國未來的一代人,在全球化以新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的今天,幫助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黃蓉生.《大學生就業指導》.人民出版社
[2]關培蘭,張愛武.《職業生涯設計與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
[3]金曉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分析及對策》.經濟研究導刊.2010(19)
[4]顏秉新,尹延彥.當代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其對策[J].企業導報.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