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產生故障的基本分析方法,并且進一步討論了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基本的處理故障的措施以及維護的主要內容,以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平穩、經濟運行。
[關鍵詞]綜合自動化;故障;分析;處理
一、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故障分析方法
(1)整體分析法。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一般包括站控層、間隔層以及通信層三大部分。在對系統故障進行處理的時候必須清楚系統是由哪幾個部分構成的及其工作原理,每一個子部分又由包括了哪些設備,每臺設備所發揮的作用是什么。這就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工作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積累經驗,熟練掌握了系統中的所有設備的作用,從而快速判斷出某個設備失效將會對系統產生怎樣的影響,也能夠判斷當系統產生故障時是由哪個設備造成的。(2)簡單排除法。這是一種不是A就是B的判斷方法。由于自動化系統一般非常復雜,并且它還和變電站的一次、二次設備聯系緊密,因此首先通過簡單排除法判斷自動化系統中的A設備或者是B設備存在故障,還是A、B設備都存在故障,這就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工作實踐中注意積累經驗。(3)檢查電源法。一旦設備出現故障,首先需要采取整體分析法以及簡單判斷法判斷出存在故障的設備,然后對該設備的電源電壓是不是正常運行進行檢查,是不是存在線路板接觸不好、熔斷器損壞、電源電壓變化比較大等,這些都會造成設備產生故障。(4)信號追蹤法。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的各種信號是無形的,必須依賴于毫伏表、電腦以及光纖檢測器等各種設備才能檢測出來,利用檢測設備能夠判斷出信號產生異常的大致位置,從而能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故障進行處理。為了確保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持續穩定運行的,一旦產生故障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因此,變電站必須配置一定數量的備用設備。如果某臺設備產生故障而又不能及時修復的話就必須及時更換該設備,從而使得自動化系統能夠先恢復正常運行。
二、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故障的處理方法
(1)通訊柜電源故障。一旦變電站通訊出現中斷,首先必須對該變電站內所有通訊柜的電源指示是不是正常進行檢查,如果沒有電源指示,應當檢查送通訊柜電源的熔斷器是不是被燒斷,電源線是不是已經松動,在找到故障點之后更換熔斷器或者壓緊電源線也能夠恢復正常運行。如果通訊柜的電源電壓變化非常大,宜在通訊柜中加裝一臺穩壓器,以降低電壓的波動。(2)通訊設備故障。通訊設備當中的交換機、通訊管理機、光纖轉換器的任一設備存在故障都會使得通訊中斷,在正常運行的時候,通訊設備的信號指示燈呈現出有規律的閃爍,如果指示燈持續常亮或者閃爍沒有規律的時候,首先切斷設備的電源,然后切斷主電源,再恢復送電,重新啟動各設備,從而能夠恢復通訊。如果重新啟動各設備之后通訊仍不還是不能恢復正常,可以利用筆記本電腦實施信號追蹤,查出存在故障的具體設備,然后更換該設備以便恢復通訊。(3)通訊線纜故障。通訊系統中的傳輸線纜通常選用光纖及485網線。一旦斷線或者插頭出現松動也會導致通訊中斷,利用筆記本電腦或者光纖測試儀對信號進行追蹤,判斷出故障點。如果是插頭松動造成的故障可以將485網線的水晶插頭或者光纖插頭重新插好。如果是485網線存在斷芯問題必須將其更換,如果光纖斷芯,查出故障點之后可以制作光纖的中間接頭。(4)主、備機切換故障。主機和備機共用相同的局域網,一旦當主機存在問題,備用機切換當作主機。如果兩臺電腦都當作主機或者主、備機頻繁切換的話,必須對兩臺電腦間的485網線是不是斷線或者水晶插頭是不是已經松動進行檢查,重新制作網線使得主、備機能夠有效連接,先開啟主機然后再開啟備機,從而消除故障。(5)多功能表故障。如果變電站內某一回路的通訊中斷的話,首先應當排除是不是因為通訊設備運行不正常所導致的故障,可以對該回路的通訊電纜是不是存在松動、斷線進行檢查,其次,對該回路多功能表的信號是不是能夠正常傳輸進行檢查,并對多功能表內設置的站號以及系統數據庫內的站號是不是存在出入進行檢查,如果是因為多功能表存在問題引起導致的通訊故障,必須對多功能表的技術參數后重新進行設置以便將故障消除。(6)控制回路故障。針對35Kv側以及6Kv側供電系統存在的控制回路斷線故障,應檢查手車行程開關輔助接點是不是出現錯位,二次插頭是不是已經松動,TV斷線應檢查TV一、二次熔絲是不是被燒斷,保險座有沒有出現松動。
切實做好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所產生故障的處理以及日常檢查與維護工作,對于電氣設備的平穩運行以及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有直接影響。因此,變電站的值班以及管理人員必須在工作實踐中注意積累經驗,以便對自動化系統產生的故障及時進行處理,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
參考文獻
[1]王遠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現場技術與運行維護[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2]張儒,胡學鵬.站綜合自動化原理與運行[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3]鄭康平,潘建忠.計算機監控技術在某水電站中的應用[J].廣東水利水電.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