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進行繪本教學時,許多教師能充分考慮并挖掘繪本中的趣味性,采用充滿趣味和激情的如“!”似的教學策略,引導孩子走進繪本世界,如:“閱讀前測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表演激趣策略”“媒體創境策略”“行動延伸策略”等,使課堂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但這些閱讀指導策略應注意把握使用的時機和效度,否則就可能偏離繪本教學的初衷。筆者現以一年級《猜猜我有多愛你》(以下簡稱《猜》)繪本閱讀指導為例,談談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的適度應用,以還原繪本的文學味和整體性,充分體現學生閱讀的自主性,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提升。
一、適時“猜讀”,避免喪失整體性
“猜讀”又稱讀前預測,指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已知的內容推測未知的內容。想象原是繪本的特質,繪本的故事與圖畫會自然引發孩子們天性的幻想,令他們浮想聯翩。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猜測,能極大地滿足他們愛幻想的心理,同時還能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為此,猜讀便成了繪本導讀中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但采用猜讀策略要注意精選問題,選取適當的猜讀點。有的教師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頻頻插入猜讀,這是不恰當的。比如,小兔子與大兔子每次說:“我愛你……”之后,教師都讓孩子猜猜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小兔子會怎么說,大兔子會怎么做。繪本的畫面被設計成看圖回答問題,孩子們渴望聽到故事的心情一次次被打斷,聽故事變成了一種交易,你只有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后才能繼續往下聽故事,于是他們的意識開始游離于故事之外。這樣的猜讀用問題把故事肢解成一段一段,使繪本失去了故事的整體性。
筆者在教學《猜》時先出示封面,讓學生齊讀書名——《猜猜我有多愛你》,再用神秘的語氣讓學生猜猜這句話是誰說的。學生根據封面上的圖畫,有的猜是小兔子說的,有的猜是大兔子說的,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和扉頁中的大兔子、小兔子一起跳進后面的故事里,去看看這句話是誰說的,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此時孩子們已不知不覺地進入閱讀情境,教師按照繪本動情講述整個故事,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故事,在小兔子把手臂張開時說:“這么多”和小兔子跳上跳下說:“我跳得多高就有多愛你!”時,讓學生猜讀:“大兔子看了小兔子的動作后,會怎么說怎么做呢?”這樣完整地講完故事后,引導孩子快速翻看繪本,回憶小兔子和大兔子是如何表達愛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憶用簡單的圖示板畫繪本的情節圖,再根據情節圖說說故事內容,給孩子一個完整的閱讀感受。
二、慎行“表演”,避免沖淡文學味
繪本具有文本自身的文學性,教師在與學生共讀每一本繪本時,應清晰準確地把握文本的審美基調?!恫虏挛矣卸鄲勰恪分v述了在靜謐的大森林里,大兔子和小兔子一起做睡前游戲的故事。在游戲中,濃濃的愛的氛圍隨著浪漫的夜色蕩漾開來。 故事最后是小兔子在大兔子的懷抱里,望著深藍色的夜空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里?!比缓缶驮诖笸米訙嘏膽驯Ю镞M入了夢鄉。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在草窩里,望著朦朧的月亮,輕輕地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p>
有位教師在閱讀指導時,讓學生同桌分別扮演小兔子和大兔子,像書中的兔子一樣一會兒蹦,一會兒跳,一會兒抱,一會兒倒栽蔥。在故事最后,教師親自扮演大兔子,抱起學生扮演的小兔子一起表演了故事的結尾,孩子們興奮好奇地觀看表演。這堂課表面上其樂融融,充滿歡聲笑語,但此舉破壞了文本結尾具有的深邃深沉的意境。熱鬧和歡笑沖淡了夜晚的神秘感和靜謐美好的氛圍,孩子們在淺層次的模仿表演中,無法靜下心來體驗大兔子和小兔子內心愛的情感。此熱鬧的表演環節與文本的人文性相悖,沖淡了繪本本身的文學味。
筆者進行閱讀指導時,在故事最后播放配樂鋼琴曲《靜靜的大森林》并動情朗讀,再現靜謐動人的意境。在寧靜輕柔的樂曲聲中,學生進入了文本,感受著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間深深的愛。有的學生說:“老師,這不是愛的游戲,這是真正的愛!”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大兔子就像媽媽,大兔子很偉大。”“我覺得小兔子很聰明,想象力很豐富?!痹跐鉂獾那楦蟹諊校⒆觽冏哌M了文本,感受到文本的魅力,體驗到深層次閱讀的快樂。
三、適度“交流”,避免失去自主性
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崔利斯說:“閱讀需要不斷交流,在交流中促進相互的理解體驗?!敝档靡惶岬氖?,閱讀是一種個性體驗,嚴格來講閱讀是私密的,在進行閱讀交流時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閱讀體驗,不要把成人的閱讀理解強加在孩子身上,更要注意適度合作,不可讓合作閱讀交流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閱讀。筆者教學時,先與學生共讀共演了小兔子和大兔子分別把手臂張開的情節,然后讓學生嘗試用老師剛剛示范的“朗讀和表演”的方法合作閱讀后面的部分(小兔子把手舉多高;倒立;跳上跳下與大兔子相應的愛的表現)再交流感受。如此適度合作,有效交流,導學有法,扶放有度,保證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只有拋棄自己的閱讀成見,真正做到平等參與和引導,而不必帶著“非得給些價值觀”的使命來導讀,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們獨特的閱讀感受,而決不壓抑孩子的奇想與樂趣,才能讓閱讀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四、慎用“媒體”,避免扼殺想象力
繪本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一系列連貫圖畫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圖文結合,圖文互補,所以繪本這種圖碼與語碼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圖像概念,提高思考連貫性,豐富想象力,提升觀察力。有位教師在一次公開教學課上,花費了大量精力把《猜猜我有多愛你》制作成了動畫,并請電視臺的朋友配了音,課堂上讓孩子觀看動畫。這個故事本來就簡單,被制作成了動畫后隨著一幅幅畫面接連不斷地呈現,想象的翅膀還未張開就合攏上了。繪本閱讀還是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追求動態的畫面效果,應該讓孩子靜下心來好好讀圖,好好讀文,引導孩子想象畫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探尋答案。
五、適當“延伸”,避免外化內驅力
有位教師在進行《猜》閱讀指導的最后,出示“愛的體驗卡”,讓學生想想如何用行動表達對媽媽的愛,并把它寫下來。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提筆寫下表達愛的行動計劃。有的學生說:“我對媽媽的愛有長城那么長,我要每天給媽媽捶捶背?!庇械膶W生說:“我的愛和玫瑰花一樣香,我長大要給媽媽買一座大大的房子給她住。”學生一席話曾使在一旁聽課的我深受感動,但細細想來,因為愛是一種由內心自發而生的美好感覺,當教師要求學生把這種愛的感覺用行動表達出來并書寫出來時,把學生內在的愛的行動內驅力外化了,使學生心中主動的愛的感覺變成了“被愛”。
總之,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時,不要過分追求工具性,追求形式化,而應真誠地讓繪本閱讀教學從 “!”變為“……”,讓繪本閱讀教學從表面的熱鬧歡快沉靜下來,引導孩子徜徉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使繪本閱讀教學回歸兒童本位,回歸快樂閱讀,讓繪本導讀課真正成為兒童享受閱讀本身之美的幸福歷程。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檳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