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狀分析
(一)認識不足
如今,學生計算能力的普遍下降并沒有引起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足夠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他們覺得計算能力對于學生而言作用不大,只是不斷地重復過程,到了初中以后就可以使用計算器,對于學生的解題和思維的培養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第二,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不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訓練,只要在考試之前集中抓一下,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二)沒有一定的計劃性
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部分教師或家長設置的計算練習沒有一定的目標性,只是隨意出題或抽取部分練習進行訓練,沒有正確把握學生的易錯、易漏點,缺乏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整體訓練沒有一定的計劃,不能達到層層深入,逐漸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
(三)重數量輕質量
平時注重練習的數量,經常性、重復性地練習,讓學生達到記憶的目的,卻忽略了練習的檢查批改與及時反饋。學生通過練習不能得到思維的提升,還導致厭學心理的產生,粗心等壞習慣的養成。
(四)重結果輕過程
計算教學在低年級教材中是簡單易教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停留于教材表面,而沒有深入。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只重視如何通過計算加強口訣表與法則的熟練程度,而沒有重視算理的教學;只重視結果的正確性,而不重視學生的計算方法和思維過程,評價方式單一;只重視對于單一題目的教學,而不注重推廣和舉一反三的規律性教學。
(五)忽略計算速度的重要性
只滿足于計算的正確率,而忽略學生是否能使用巧算、估算等合理靈活的方法來提高計算速度,忽略了提升學生計算的熟練度。
二、加強計算能力的方法
(一)有效且有目的的練習,加強訓練的多樣性
1. 練習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針對性。
要制定計算訓練的計劃,從整體上把握,層層深入,由易到難。教師和家長在選擇計算練習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及易錯、易漏點進行訓練。例如,有的學生在計算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常常出錯。針對這個易錯點,可以先訓練學生進行20以內的退位減法,當學生達到一定的熟練度和100%的正確率時,再進行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的訓練,然后再進行10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訓練,最后可進行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從而達到目的,在每一項目的訓練時間上可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來調整。
2. 使用多樣的訓練形式。
常見的訓練方法有:口算卡片,即直接通過口算卡片進行訓練;聽算式訓練,即使用教師口頭讀題,學生記錄,然后匯報結果的方式進行;情境式計算訓練,即把計算訓練融入到各種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童話情境中進行;開火車,即教師念題,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應回答;分組比賽,即通過分組,選擇搶答或者計算時間等方式,進行小組間比賽,從而評選出優秀小組進行表揚;編題互檢式訓練,同桌或小組間學生進行互相提問、回答;限時記憶式訓練,教師出示一些常見的或常出錯的題目,寫在黑板上,給學生一個限定的時間進行記憶,然后隨意抽取,學生立即回答。使用多樣的訓練形式,既能避免學生感到重復式訓練的繁瑣與無趣,還能提高學生進行計算訓練的主動性,培養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注重計算題的算理指導
在計算教學時,要讓學生弄清算理,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對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和思維的養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例如,在新授“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時候,教學“15-9=?”。學生提出了多種算法:①由于6+9=15,所以可以得到15-9=6;②把15看成10和5,10-9=1,再得到1+5=6;③把9看成5和4,15-5=10,再得到10-4=6;④9-5=4,再得到10-4=6。教學要及時評價學生提出的算法,對于錯誤的算法進行糾正,引導學生的思考。對于正確的方法,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簡便的算法,并對于學生的多種算法進行簡要的分析,反映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
又如,在講授“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例2時,先讓學生通過主題圖編制應用題“同學們每行栽4棵樹,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樹?”學生很容易得到算式4×6=24。接著通過條件編制對應的除法應用題“同學們一共栽了24棵樹,每行栽4棵,可以栽幾行?”從而得到算式24÷4,再通過乘法口訣中的“四六二十四”,得到24÷4=6,所以可以栽6行。最后讓學生模仿提出的除法應用題和算式,再編制一道除法應用題。那么學生就能提出“同學們一共栽了24棵樹,可以栽6行,每行栽多少棵?”。得到算式24÷6,通過乘法口訣中的“四六二十四”,可以得到24÷6=4。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讓學生理解如何通過乘法來進行除法的計算,也可以讓學生真正的理解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三)及時反饋并進行錯題整理和分析
根據低年級學生知識容易遺忘的特點,教師可以在了解學生的問題,深入分析錯誤的基礎上,在作業或試卷后加上適當的評語,指出學生容易出錯及存在不足的方面,以及要如何進行糾正。這樣及時反饋了學生當天學習的內容,彌補了不足。學生亦可準備一本本子,把每天的錯題都抄出來,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重新做一遍及時鞏固。另外,要定期對錯題本中的題目進行復習,把錯題歸類、整理。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朝陽小學?搖?搖?搖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