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了好好談論教師問題的時候了。”的確,教師是教育的希望,有好的教師,才能有好的教育;有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人才;有好的人才,才能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本刊把“關注教師的生存價值,折射教師的多彩生活,深研教師的職業心態,推廣教師的教研成果,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拓展教師的生命境界”作為辦刊宗旨。
值此本刊創刊之際,著名教育家、“新教育”的創立者朱永新教授應約發來此文,既表達了朱永新教授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又體現了他對本刊的厚愛和希望。
本刊將對全文分三期予以連載,以饗讀者。
《新教師》雜志創刊了。黃旭社長讓我寫點文字。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江蘇句容茅山參加的一個教育沙龍。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原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德藩在沙龍上講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現在到了好好談論教師問題的時候了。
言下之意,隨著國家和各級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學校硬件建設基本完成,教學實施和教學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教育品質不是取決于學校建筑多么漂亮,教學設施多么先進,而是取決于站在講臺上的那個人素質如何。是啊,新的時代,需要新的教育;新的教育,需要新的教師。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是下一階段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而作為《新教師》,自然應該為此搖旗吶喊。借創刊之際,寫一些我對于教師問題的認識。
優先發展教育,必須優先發展教師
教育是連接社會的過去和未來之紐帶,我們今天為教育所做的一切,將從根本上影響到未來社會發展的圖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一定意義上講,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是通過教師來實現的。優先發展教育,首先必須優先發展教師。荀子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過:“我們對于國家的貢獻,哪里還有比教導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偉大的呢?”因此,他把教師的職業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溫家寶總理也強調,如果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只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如何看待教師這一群體的價值,如何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如何改善、提高教師的待遇和地位,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
教師是社會特定的人群,社會與文化的轉型同樣會在教師的價值觀念上留下痕跡。教師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應是辯證的、有機的統一。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教師的社會價值,強調了教師對于教育事業、對于學生發展的工具性價值,對于教師自身的個體價值相對不夠重視。如我們更加多的是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主張教師要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在重視個體發展的價值觀念日漸弘揚的今日,我們已不能單純地考慮教師的社會價值,而不考慮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不關注如何讓教師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尊嚴和快樂。
毫無疑問,教師職業有其崇高特性,我們應當倡導教師具有奉獻精神和責任感,但在強調教師職業道德感的同時,我們卻不能把教師抽象化為某種道德上完美的象征而忽略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因為教師不僅要在學校中盡教師的職責,還得在家庭里盡父母、子女的責任,在社會上盡一個公民的責任。教師同樣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現實中,也有著自己作為正常社會人的欲望和需要。如果他們不能夠在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感受快樂和幸福,不能夠享受自己的成長與發展,教育是無法真正地發生的。
教師的勞動具有創造性,教師面臨的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特殊的世界,因此不可能像其他勞動,按照固定的工藝流程,用同一個模子來澆鑄統一型號的產品。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的共性,又要掌握形形色色的個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教育內容和方法必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學生身心特點而變化,這些因素有些是難以預料的,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利用教育機智來處理各種偶發事件,創造性地運用教育原理。難怪乎有人這樣說:要把千萬個天真、無知、調皮、淘氣的學生都培養成四化事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師必須發揮藝術家的才干、設計師的精明、詩人的熱情、哲學家的冷靜、發明家的機敏,還要具有像工農一樣吃苦耐勞與苦干實干的精神。
教師的勞動具有長期性,這是由人才成長的周期長的規律所決定的。一般來說,工農業生產周期是以月、季、年度為單位的。很快就可以用一定的標準檢驗產品數量與質量,而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則要經過相當長的時期,才能看出結果。因此,教師的勞動不可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一個好的教師應對學生的終身教育負責,要為學生設計一生的發展,對學生產生長期的、連續的影響。
教師的勞動還具有社會性,教師所從事的事業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他的工作牽動著千家萬戶,聯系著整個社會。教師的舞臺不僅在三尺講臺、一角課堂,而且要爭取家庭與社會的配合,爭取各個學科、各個年級的教師通力合作,需要教師集體的創造性勞動。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長期性和社會性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勞動,這種勞動需要教師用整個身心竭盡全力地投入。教師的勞動強度高、超負荷,但卻是最有價值的,因為他們的勞動產品就是一批批人才。雖然教師的勞動凝結、物化在這些學生的能力當中,借助于學生的成果才能表現出來,但這些學生的質量卻是未來社會的質量,因此,教師不僅是塑造學生的心靈,也是在塑造未來社會的形象。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寫道:“比起醫學家來,教育家在數量上不該少些,甚而還應當多一些,如果我們把我們的健康信托給醫學家,那么,我們就要把我們的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給教育者,把子女們的靈魂,同時也把我們祖國的未來信托給他們。”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必須認識教師勞動的這些特點,了解教師勞動的特殊價值。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