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有計劃、經常地欣賞一定數量的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對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的音樂素質,豐富想象力,培養創造力等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怎樣引導學生喜愛上欣賞課?我們又怎樣才能上好一節音樂欣賞課呢?最近在外出聽課中,有一節欣賞課《獅王進行曲》給我的啟發很大,這位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把一節看是普通、枯燥的欣賞課,上得栩栩如生。看是復雜、難以理解的音樂,在她認真備課與教學中,化難為易,變復雜為簡單。下面我從八個方面來談談這種教學的好處。
一、從感受節奏培養學生興趣入手
這節課以節奏、音色的不同作為切入點,這方法一開始就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它迎合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先問學生:“你們喜歡動物嗎?”再讓學生按節奏和不同動物發出的音高,說說跟動物叫聲有關的句子,如:4/4 ××××|×·×××‖。生■:“我是小雞,嘰·嘰嘰嘰”。生■:“我是鴨子,呷·呷呷呷”。生■:“我是小貓,喵喵愛叫”。生■:“我是小狗,汪·汪亂叫”。教師表揚:“你們回答得很好!”進而老師又問:“它們的音色相同嗎?音高呢?”經過思考學生答:“不相同!”“有什么不同?”生答:“一個粗一個細!一個高一個低”等。師小結:“它們的節奏一樣,音色不一樣,速度的快慢、聲音高低也不一樣。”就在這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愉快地掌握了創編節奏,了解了音色、音高的差別。
二、從給旋律選擇正確標題上入手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給旋律選擇正確的標題”這一問題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要善于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善于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啟發學生,善于用夸張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身體的各種感官,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中,讓學生們都能有一雙“感知音樂的耳朵”。只有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才會喜歡上音樂欣賞課。因此,教師的循循善誘尤為重要。在給旋律選擇正確標題的教學環節中,學生欣賞全曲之后,教師不告訴學生題目,而是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先聽、認真想、并用動作或表情告訴教師聽到了什么。然后通過大屏幕快捷地彈出《母雞和公雞》《烏龜》《袋鼠》《天鵝》《大象》《獅王進行曲》讓學生選擇,他們經過思考,很多人都能準確地說出答案。從另這種角度來說,“給旋律選擇正確標題”的方法,一方面縮小學生漫無邊際尋找答案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性。
三、從力度變化培養學生興趣入手
力度的變化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用手在鋼琴上彈奏力度變化,表現出獅吼聲。在學生的小臉蛋上,好像寫著了“動物的聲音也能彈奏出來的呀?真棒!”,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問:“你聽到獅王的什么聲音?”然后再引導學生對獅王的吼聲的理解,并用線條在紙上畫出來。讓學生掌握力度的變化,還可以用音樂符號來表示。師板書:漸強(?搖?搖),并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力度記號的學習,再讓學生用人聲、夸張的神態模仿獅王的吼聲。這樣的吼聲,學生在動物世界和動畫片《獅子王》中,早已非常熟悉了,因此模仿起來,也就比較容易。可是用動作拍腿、跺腳去模仿獅王的吼聲,不僅要求手腳的協調,還要大腦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做到動作協調一致地完成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這種訓練既鍛煉了大腦反應能力,又訓練手腳的靈活度,真是一舉兩得。
四、從用線條畫出聽到獅王的吼聲入手
在復聽音樂中,教師引導學生聽辨獅王的吼聲,并用線條畫出獅王吼聲的次數如:∕?搖○?搖△等圖形,這是促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興奮的一種教學手法,也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專心欣賞,培養學生專注力、聽辨力的一種可行辦法。對小學生來說,聽出獅王的吼聲并不難,但要聽出獅王的吼聲次數就不容易了,關鍵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稍有一點走神,就有可能數錯次數。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動,注意力很難持久的集中。因此在第一遍讓學生聽辨獅王吼聲的次數時,他們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些緊張就容易出差錯。在復聽音樂的時候,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大部分的學生都答對了。通過這種的游戲式的教學方法,既可以讓學生情緒高昂、智力處于興奮的狀態,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自制力、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五、從感受主題音樂體驗獅王步態入手
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學生看動畫片《獅子王》節選,然后引導學生感受主題音樂。教師提示學生:看看視屏中的動物們對獅王做一些什么動作?獅王對小動物和剛出生的小獅子又做了些什么?讓學生把看獅王的動作、神態與表情用動作表現一下。然后教師親自帶上頭飾,伴隨著主題音樂模仿獅王的步態;同學們則模仿小動物,見獅王走過來都很有禮貌的作鞠躬禮,讓學生進入動物王國的角色中。通過體驗獅王的步態,及小動物們的禮貌之舉,讓學生明白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從小小的鞠躬到文明用語,在人際交往中都起著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六、從學唱主題音樂入手
把學唱音樂主題,放在學生對音樂旋律比較熟悉之后進行,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加深對樂理知識的了解。
(大屏幕出示)
先讓學生用過去學過的讀譜法把節奏讀幾遍,再跟著教師的琴聲哼唱旋律。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重音、跳音、升記號、很強(ff)記號的唱法。再用上強拍擊掌,弱拍右手拍左肩做行禮的動作,效果就會更好。
七、從復聽音樂、畫圖譜入手
對抽象的音樂學生難理解,很難用語言表達出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這時候,讓學生親自動手描繪所欣賞音樂的情景,培養他們的欣賞興趣,讓學生從聲音、圖像兩個方面去感知美,欣賞美,并創造美是比較好的選擇。在這節課中,老師先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獅王的頭像,再要求學生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他們聽到音樂中表現的獅吼聲。經過多次的復聽音樂,學生對“什么是主題音樂?”“什么時候音樂出現是獅吼聲?”已經很清楚了,這時候再請幾位學生到講臺上,用不同的兩種圖形表示出主題音樂與獅吼聲,就不是一件難事。教師一提出問題,每位學生都積極舉手,從那種渴望被老師選中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學生都已經掌握了這方面的內容,教師這時候因勢利導,就會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這種教學手段,變音樂的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形象,極易帶動和感染學生參與體驗并獲得感受。這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法,也正是我們目前音樂欣賞課中所要學習的。
八、從游戲中激發興趣入手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引導學生圍繞音樂,采用身體動作、擊拍、踏腳、拍手等方式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動一動。這避免了欣賞教學單純依靠聽覺,教學死板乏味的現象。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質,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的感知過程的是很重要的。這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把所學會的音樂,做個匯報表演。教師進行角色分配:獅王一人,頭戴王冠;衛隊六人,手做舉牌狀;小動物由第一排學生擔任,做行禮、期盼、歡呼等不同的姿態;剩下的學生承擔配音任務:主旋律的演唱、腳步的變化、獅吼聲。任務安排完畢放音樂,學生人人參與課堂表演,唱的唱、動的動、打節奏的打節奏,歡樂的氣氛充滿課堂,使聽課者也激動不已,也想加入其中唱一唱、跳一跳。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麥頂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