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公元1864)7月,兩江總督曾國藩統領清軍攻陷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今江蘇南京),清軍入城后于亂軍之中繳獲了天王洪秀全的一方金印和兩方玉璽。曾國藩將這幾件最重要的戰利品送往北京,上報給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過目后,當即命軍機處立檔保存。
洪秀全的那一方金印是由純金鑄成,重100余兩,工藝精美,上鐫“太平天國萬歲金璽”8個篆字,無論作為“天國”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還是清王朝“平亂”的戰利品,都充分說明它難以估量的價值。把這樣一件非同尋常之物保存在戒備森嚴的軍機處,不要說小偷蟊賊,就是身懷絕技的綠林大盜也不敢對它有非分之想。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方金印在軍機處保管一年后竟不翼而飛!
盜案發生后,首先遭殃的是軍機處的一些差役和漢章京(編輯注:清代在軍機處任職的官員名稱,由漢族官員充任的叫漢章京)。軍機大臣恭親王奕指令內務府官員把那些差役和漢章京全都抓了起來,逐個嚴刑拷問。這些人做夢都沒敢往這方面想過,又怎會偷盜金印呢?他們在酷刑下一個個被打得血肉橫飛,死去活來,但都寧死不招。其實他們心里非常清楚,與其屈招被處死,還不如被打死,留個清白的名聲。這樣一來,案子遲遲未破,內務府的官員們沒法向恭親王交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要是皇上怪罪下來,說他們無能,準得摘了他們頭上的紅頂子官帽!這些官員們冥思苦想,終無良策,只好派人暗地查訪,尋找盜印者的線索。于是,他們從內務府挑選了十幾名精明可靠的差役,由頭領保祥和德蔭帶領,在京城大街小巷巡查暗訪。保祥和德蔭明知這不是個好差事,也不敢違抗命令,每日愁眉苦臉地帶著幾個手下人,像沒頭蒼蠅似的在街上瞎轉悠。偌大的京城就靠這么幾個人查出盜印者的蹤跡,那簡直是大海撈針,白日做夢。
說來也巧,這大海里的“針”還真讓他們給撈到了。當時正值中伏,天氣十分炎熱。這天,德蔭帶著兩個差役扮作主仆模樣,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3個人頭上汗水淋漓,心焦火燎。口干舌燥的德蔭帶著兩個差役走進一家茶館。他們在靠墻的一張茶桌前坐了下來,小伙計過來逐一斟滿了茶杯,3個人悶頭啜飲,一句話也懶得說。在對面墻角處的一張茶桌前坐著兩個年輕的茶客,他們一邊喝茶一邊閑聊,其中那個高個子把嘴湊到矮個子耳邊,神秘兮兮地說:“兄弟,你聽說了嗎?朝廷內出了大案子,一顆什么金印被盜了,抓了不少嫌疑人也沒審問出結果,到現在還沒有查到金印的下落……”那矮個子一愣,壓低嗓音問:“什么金印?是皇上的大印嗎?”高個子搖搖頭說:“聽說是什么太平軍天王的大印……”矮個子說:“我恍惚看見我們掌柜熔化過一顆什么金印,是不是……”高個子連連擺手:“小點兒聲,這可不敢瞎說,要是被官府知道可是要殺頭的……”
這邊的德蔭隱隱地聽到那兩個年輕人在談論“金印”,高個子又一臉惶然地不讓矮個子說,怕什么“殺頭”。德蔭的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說不定這是一條重要線索呢!何不跟他們套套近乎,讓他們繼續說下去。于是,德蔭湊到兩個年輕人跟前,笑呵呵地說:“方才聽你們說朝廷內丟了什么金印的事,在下也聽說了。皇家宮廷把守森嚴,誰能進得去呀?看來那盜印人一定有非凡的功夫……”高個子立刻現出一臉驚愕,訥訥地說:“啊,啊,這……這事我們沒聽說呀……”德蔭一聽,知道這小子怕惹事不肯往下說,便倏地亮出內務府的牌子,瞪起眼睛說:“既然你們不愿在這兒說,就請跟我們走一趟吧!”兩個小伙子立刻傻了眼!
德蔭把他們帶到了內務府,內務府官員當即升堂審問。兩個年輕人嚇得戰戰兢兢,矮個子小伙早已尿濕了褲子,不待動刑,便一五一十地說了他所知道的關于那顆金印的事。
原來這個矮個子是東四牌樓“鈿翠樓”首飾鋪的學徒,名叫劉二。據劉二交代,有一天晚上,他給掌柜王太送茶時,恍恍惚惚看見王掌柜正在熔化一顆方方正正的大金印。他把茶水放下,王掌柜就讓他回去休息了。他出了王掌柜的屋門后,王掌柜立即把門拴上。由于當時王掌柜用身子擋著,他沒有看清熔化的那顆究竟是什么印,事后更不敢向王掌柜打聽。
有了劉二交代的線索,內務府立即派人將“鈿翠樓”的王掌柜帶至內務府大堂審問。王太看到周圍立著如狼似虎的差役,嚇得連連磕頭,承認自己確實替別人熔化過一顆金印,并一股腦兒地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王太因打造金銀首飾功夫精到,在東單一帶頗有些名氣。刑部郎中兼軍機處章京滿人薩隆阿住在觀音寺胡同,離“鈿翠樓”首飾鋪不遠。薩隆阿權大勢大,家中嬌妻美妾成群,他為討那些女人歡心,常到王太的首飾鋪為他們打造金銀首飾。漸漸地,這位章京大人便與王太熟識了。8月24日,薩隆阿悄悄地來到王太的首飾鋪內,對王太說他的叔父在外省做道員,去年回京時帶來一顆古時金印送給了他,想讓王太將金印熔化成金條,以備日后打造首飾之用,并且要抓緊時間熔化,不準任何人知道。王太遵其囑咐,將金印熔化成10根金條交給了薩隆阿,薩隆阿給了王太百吊銅錢作為酬謝。至于那顆金印是哪朝哪代的什么印,因王太不識篆文,他也無法說清楚。
內務府的官員們覺得這條線索非常重要,但事關薩隆阿這樣的朝廷重臣,一時不敢自作主張。于是,他們寫了份奏折連同王太畫了押的口供上呈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看過后,當即批準逮捕薩隆阿。
薩隆阿官至刑部郎中兼任軍機章京,為人十分狡詐。在審訊中,他一口咬定“天王”金印一直藏在軍機處漢人章京房內,即使金印失盜也與他無關,理應審問那幾位漢章京。內務府負責審訊的官員不得不出示“鈿翠樓”掌柜王太的口供,薩隆阿知道事情已經敗露,情知抵賴不過,才不得不交代了盜竊金印的事實。
原來那方太平天國金印交軍機處立檔保存后,薩隆阿就念念不忘,起了貪心。他當然很清楚,在軍機處盜走金印絕非易事,而且具有很大的冒險性。經過數日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薩隆阿終于發現“難中之易、險中之夷”了。在軍機處32名滿漢章京中,薩隆阿既是滿人又兼任刑部郎中的要職。他利用自己滿人的身份和高級官員的職權,可以隨時巡查各章京的司職情況,隨意在滿、漢章京的屋內走動。雖然那金印藏在漢章京的房內,也有下手盜取的機會,而且不會有人懷疑到他的頭上。
一切醞釀成熟后,8月17日上早班時,薩隆阿見值班的漢章京開了屋門,文檔柜也開了鎖,便大大方方地走了進來,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像審查漢章京的工作似的。那些漢章京本來對薩隆阿敬畏有加,更不會戒備他這個“偷兒”。薩隆阿乘人不注意時將金印盜走。幾天后,薩隆阿又悄悄地到“鈿翠樓”首飾鋪將金印熔化成金條。他本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了,沒想到卻被首飾鋪的劉二無意中泄漏風聲,內務府的人竟順藤摸瓜將他這個盜印賊給挖了出來。
這樁震驚朝廷上下的盜印案就此告破,同治皇帝大怒,立即傳下諭旨,將薩隆阿斬立決,并抄其家。事情過后,那些差役和漢章京們仍心有余悸,暗暗感謝上蒼,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呀!不然,他們這些人的腦袋早就搬家了。
(責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