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博大精深、淵源流傳的楹聯中,不乏吟詠養生之道的佳對妙聯,這些談論養生與長壽的名聯,集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是人們養生益壽的良方。
明代民族英雄鄭成功為自己題寫過一副自勉聯:“養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此聯闡述了寡欲養性、為善施德、讀書靜心、讀書求樂的養生之道。一般人只知道讀書可以獲得廣博的知識,增長智慧與才干。殊不知,讀書也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養生之道。常言道:“鏡子越擦越亮,腦子越用越靈。”讀書可以推遲大腦衰老,保持思維活躍,有利于身心健康。
清乾隆年間進士顧光旭撰寫的養生對聯是:“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怎比讀書香。”此聯以“為善樂”和“讀書香”作為養生的法寶。“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是中國人恪守的古訓,是中華文化的道德精神積淀。與人為善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得到許多精神上的快慰,有利于健康長壽。讀書讓眼界開闊,樂觀豁達,對疾病有良好的抵抗作用。多做善事,常讀好書,可以減少疾病的侵襲,在書香中延年益壽。
清代洋務派首領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撰寫過這樣一副養生對聯:“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成祛病方。”此聯強調養生應該“無求”和“不飽”。“無求”,并非“無為”,而是“知足無求”,人應當“知足無求”,就不會因需求過度而受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因貪求過度而招來身心俱損。“不飽”是指飲食要有節制,食不過飽。節制飲食能有效阻止細胞膜退化,促進人體內環境均衡和穩定,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此聯與《尊生格言》中“節食能去病,寡欲可延年”的養生經有異曲同工之妙。
清代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撰寫過養生對聯:“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井水菊花茶。”全聯生動概括了鄭板橋的養生經驗:常吃粗糧,常飲天然水,有益于健康。
當代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在95歲高齡時曾撰聯:“事因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此聯寓意深邃,富含哲理,“知足”和“無求”不僅是冰心老人良好心態的寫照,也是她養生經驗的總結。
當代書畫家費新我自題了一副養生妙聯:“勤勞艱忍,積極樂觀,為身心自強要道;養景天籟,陽光清氣,乃造化所賜補方。”此聯指出天籟、陽光、清氣乃是大自然賜予的滋補良方,并告訴世人忘情于大自然的清氣和陽光之中,就是最好的養生方法。這副養生佳聯,值得品味與借鑒。
(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