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午吃飯時,正好與克里斯·安德森挨著,于是用英文跟他聊起來。
我首先向他介紹說,《互聯網周刊》相當于中國的《連線》,接著談了我對他的《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書的感想,我說:我認為創客(MAKERS)也是一種長尾,而長尾的實質是范圍經濟,它們都意味著小的是好的,品種是好的,差異化是好的。安德森連連點頭。這時,《創客》一書及時從印廠送來,是最初四五本樣品。安德森在我那本上寫了一段話,對我的序表示謝意。其中有句“I’m told it’s epic”,讓我不解,問胡泳,安德森用epic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胡泳說,他在夸你的序,是“史詩般”的。我這才想了一下,我在題為“新人”的序中,確實曾把《創客》所代表的新人,同史詩《浮士德》所代表的新人,進行過一番類比。當然,在我看來,序本身談不上什么epic,而是新工業革命這件事,可稱得上史詩般的。
也許是受安德森影響,下午在跟清華大學的學生交流對“創客”這個最新潮流的看法時,我的話不自覺帶上了epic的味,以至使毫無心理準備的清華學生,受了兩次驚。
第一次是說:互聯網就象蒸汽機,安德森與互聯網的關系,就好比亞當·斯密與蒸汽機的關系。因此工業時代的人從斯密的書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發,網絡時代從安德森的書就會得到什么樣的啟發。我的意思是希望引起清華學子對這本書的重視。場上“嗡”的一聲,大家紛紛交頭接耳。以致安德森問旁邊的胡泳,我說了什么,引起騷動。我向學子們解釋說:《國富論》發表前,全人類只有一種人,所有人都是農民;《國富論》發表后,人類出現了一種新人,叫工人。現在,全人類差不多都是工人了,但《創客》告訴我們,將來人類都將變成創客。我認為創客不是一陣風的時髦,而是人類的長期趨勢。學子們這才安靜了下來。
第二次發言,沒想到又引起同樣一陣騷動,以致胡泳不得不向安德森解釋又發生了什么事。我說,安德森在這本書中的見解,超過了兩位總統候選人。其實,我認為見解超過奧巴馬和羅姆尼,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不過我還是再次解釋。我說:這次美國總統競選,雙方都提出從中國奪回制造業以提高美國就業。但數據表明,美國制造業上去了,但就業卻沒有顯著變化。原因是中美勞動力成本相差太大,美國資本家也不肯雇工人來制造,而是用自動化替代就業。這樣的數據一旦披露,兩個候選人都會穿幫。因為選民一旦知道他們攻擊中國,但無助自己就業,就會一轟而散。幸好選舉及時結束了。
我認為安德森高明在哪兒呢?他主張的新工業革命,發展的是可以大量就業的制造業。這解決了兩位候選人、包括兩黨束手無策的美國第一難題。因為創客的本質,是一種大規模就業的制造方式。原理是以互聯網制造平臺為重資產零成本分享,個人僅僅投入創意這種輕資產,就可以進行的大規模定制的制造。反過來,如果美國以這種方式發展制造業,中國制造業會被反向掏空,你們畢業后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發展這種以DIY和3D打印為表象,以創意為實質的創業型就業的新中國制造。學子們終于聽明白了,并爆發出掌聲。
創客在中國又稱“魅族”。其實早就出現了。兩個月前,一位大企業領導的孩子從美國專門帶來了他的DIY模式計劃,問國內適不適合發展。今天,我已看到許多創客在中國成長起來,象創客空間的王盛林,新車間的李大維。他們代表著史詩般的新工業革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