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預言,傳統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將變成“21世紀的恐龍”。
今年8月,在國內金融和互聯網領域傳出一個重磅消息,中國平安馬明哲與騰訊馬化騰、阿里巴巴馬云“三馬”攜手謀劃在上海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三家機構將共同探索保險業務的新模式。此前,互聯網和金融的融合已在多方面露出端倪,但是由來自不同行業的巨頭之間的戰略合作卻是首次。
“互聯網金融”成為2012年最引行業人士關注的名詞之一。最早這個詞被更多人熟知是由于招行董事長馬蔚華的演講—一以臉譜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將影響到將來銀行的生存——這是他今年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的一個觀點。
馬蔚華認為,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已經削弱了銀行作為社會支付平臺的地位。而以臉譜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更是威脅到銀行生存的根基——存貸中介的功能。這個將是銀行面臨的最嚴重挑戰。臉譜8.4億實名制的客戶形成了巨大的網絡社區,在這個社區里,信息充分共享。其已經發行自己的貨幣,網民之間的數據、商品、股票、貸款、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均可以通過網絡處理,同時保留完整的信用違約記錄。然后通過存款引擎讓資金供給和需求進行有序排列,并通過云計算和資訊體系的完善,確定信用評級和風險成交的價格,每個人手里有一個移動終端,都可以在手上完成,不需要銀行作為中介。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隨后在媒體也發表了文章。他表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將對世界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謝平的觀點是,未來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可稱之為“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因為有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絡和云計算的支撐,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擔的成本非常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不起作用。
11月底,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也公開發出了贊同的聲音:“金融模式創新的未來將是互聯網金融。”向松祚認為,互聯網社區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交友和生意方式,實現了虛擬社區和現實生活的完美結合,虛擬貨幣、虛擬金融與現實金融之間的轉換。在向松祚看來,在當前推進金融創新的大背景下,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獲取金融牌照將是可預見的結果。而一旦互聯網金融時代徹底放開金融牌照,國內傳統銀行將集體面臨生死存亡考驗,四大行的市場占有率和傳統競爭優勢將快速下滑,因為在互聯網金融面前,傳統銀行業務的三大要素,即網點、人員、規范化產品失去優勢。
對于互聯網金融,民生銀行科技開發部總經理張金順有另一個角度的理解:隨著小微貸的被重視和興起、互聯網直接融資模式逐漸成熟,中國的金融銀行業未來將走向“大眾金融”時代。“大眾金融”區別于銀行比較穩定的高端金融業務如投行業務、私人銀行業務等,之前被邊緣化的中小企業、普通民眾等更普遍的組織或群體將享受到金融服務的便利和好處。
互聯網金融未來是什么樣子?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將來銀行業的問題,甚至可能從為誰存款、向誰貸款、向誰提供金融服務,變成在免費提供以上服務中,如何獲取用戶的數據,進行分析、加工,通過API同各種數據增值業務開發者或幾千個行業的一對一生活方式設計師聯接起來,再從他們提供的一對一服務中,按分成比例分享數據使用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