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物理教材,提倡把科學探究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對教師課堂調控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筆者發現,在新課教學中,由于探究內容的復雜性,或探究過程中出現例如器材不到位、學生能力不到位、教師指導不到位等各種因素,導致科學探究過程被延長。因此,45分鐘未能完成新課教學,或剛完成新課教學就匆匆下課的情況屢屢發生。無論哪種情況,課堂練習的環節不是被省略,就是被壓縮。
然而,課堂練習作為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強化技能,還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所以,課堂練習這一環節,在新課教學中是不能被省略的。課堂教學中既要充分保障科學探究的時間,也要合理安排好課堂練習的時間。從實踐來看,筆者認為如有5分鐘的課堂練習時間,基本可以實現兩者的平衡。
5分鐘的課堂練習,要達到鞏固知識、強化技能、發展思維能力的效果,關鍵在于課堂習題的精選。下面從一個減少、四個增加五個方面談一談精選習題的注意點。
一、減少練習量
有限的5分鐘,要想解決所有學生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達到同樣的練習效果是不可能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配合一定的練習量。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需要的練習量是不同的。影響練習量大小的因素不僅包括了學生自身因素,例如智力發展水平高低、認知方式的差異,還包括題目本身的難易程度的差異。因此,我們能做的是面向全體學生,減少重復練習,摒棄偏題、難題、繁題,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練習時間內,通過盡可能少的題目,到達各自所能達到的高度。
二、增加選題的合理性
由于課堂練習時間有限,課堂練習選題的合理性尤其需要斟酌、考慮。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中把握最近發展區,就能加速學生的發展。但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不同的,為符合這種差異,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注意難度的合理設置,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選題的難度要合理,難度的呈現掌握從低到高,重視基礎,適當延伸、拓展的原則。實踐中,可以采用“三二一”的方法。即先呈現三個基礎題,然后呈現兩個提高題,最后展示一個綜合應用題,以體現難度的三個臺階,為不同發展區的學生搭建各自的舞臺。例如《電磁感應發電機》教學中課堂練習設計。
題1.發電機是根據現象而設計制造的,發電機的誕生實現了能向能的轉化。
題2.下列裝置中,利用電磁感應現象的是( )。
A.電磁繼電器B.電動機
C.電話D.發電機。
題3.和隨時間發生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交流電。
題4.如圖1所示是研究感應電流方向與,因素有關的實驗示意圖。比較甲、乙兩圖可知感應電流方向與有關;比較甲、丙兩圖可知感應電流方向與有關。
題5.如圖2所示,兩同學甩動與電流表相連的長導線,發現電流表的指針來回擺動。這是怎么回事?
題6.如圖3所示:磁鐵向下運動,能產生感應電流嗎?
圖1 圖2 圖3
本例中,前三題均為基礎題,兩個識記型,一個簡單運用型,可以幫助所有同學鞏固知識要點;第四、五兩題屬于運用分析型的提高題,對提高感應電流方向影響因素的分析、判斷能力很有幫助;而最后一題,將知識拓展、延伸到高中,為有興趣進一步研究的同學指明了方向。三種難度,拾階而上,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給不同發展區的學生不同的滿足。
三、增加選題的典型性
典型題具有代表性,首先能帶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解題過程;其次要能幫助學生理解重要知識內容;第三還要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和能力。筆者認為物理課本中的例題就屬于這類題。例如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速度》一節中的例題:如圖(圖略)描述了一輛汽車在滬寧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情形。如果速度不變,那么該汽車到達上海還需要多少時間?例題規范的解題過程,給初次學習物理計算的學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學生解題的規范性就是從對課本習題的模仿逐步轉化為技能的。例題的配圖上有一輛車、一塊路牌上面寫有“上海180km”,還有一只放大了的汽車速度表。配圖還原了問題的真實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認識路牌和速度計,不僅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聯系,也開拓的眼界。通過增加選題的典型性,可以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花較少的時間收獲更多的體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增加選題的糾錯性
新授課中有些知識要點,學生的理解往往還停留在知識表面,不能正確掌握。例如物理概念的內涵,公式的適用范圍,實驗操作的要點等等。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這些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編成題目。在課堂練習中,故意設置“陷阱”,讓學生掉入,然后通過討論、辨析,找出問題所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以達到糾錯的作用。
例如,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物理屬性時,可以選擇這樣的題。一段導體兩端電壓為3V,通過的電流為0.3A,導體的電阻是Ω。當兩端電壓為6V時,電阻為Ω;如果不接入電路,電阻又為Ω。教學中,學生答錯的比例相當高。原因是,教師雖強調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物理屬性,但學生還不能真正理解物理屬性的含義。只要知識出現的背景發生變化時,學生就會被誘導,發生錯誤在所難免。教師在學生發生錯誤后,及時進行糾錯教學,不僅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如果在課后練習中,進行多次強化,學生掌握該知識點的牢固程度將顯著增加。
五、增加選題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那么效率就高。哪些問題是學生感興趣的?調查發現,高科技、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本身有趣的事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因此在選題時,要兼顧題目的趣味性和實際性。一要注意選擇利用“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素材,將一些枯燥的練習賦予生活氣息,充滿生命活力;二要激發學生自主運用物理知識探究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例如,《液體的壓強》一節練習可選擇這樣一題:在一個裝滿水的可樂瓶的不同位置扎三個小孔,請用筆畫出水流出的路線,比一比誰畫得對?可樂瓶、水這些事物,學生非常熟悉。利用它們做有趣的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比一比誰畫得對,就富有挑戰性了。教師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現場準備了實物,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觀察結果。這一切都讓學生感覺好玩、有趣。練習中選擇具有實際意義、充滿生活趣味的題目,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引發學習的興趣,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獲得知識比教師灌輸好得多。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