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個普遍現象:教師教得很努力,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是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產生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呆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在教學中沒有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靈活處理教材,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難以理解,不能深入透徹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現象、物理概念。下面筆者就上述現象對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認知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般來說,學習可分機械學習和有效學習兩大類。有效學習是指符合教育、教學原理的學習,它的目的是花更少的時間,使學到的知識更多、更牢、更好,同時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創設一些既符合新課標教學內容,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更符合學生當前的認知規律尤其是目前的思維水平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有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前,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是很多學生的共識。要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慢慢改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使學生的思維實現正遷移,教師在教學時應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即讓一個小球沿著一個斜面從一定高度慢慢滑下來,使小球滑到鋪有毛巾的水平面上。第二次也是同一個小球沿著同一個斜面從同一高度滑下,讓小球滑到水平桌面上。第三次還是同一個小球沿著同一個斜面從同一高度滑下,不同的是在水平面上鋪了光滑的玻璃板。此時教師可提問學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過這個實驗得到什么啟發?事實上,學生不難發現第一次小球滾了一小段就停止了,第二次比第一次滾得遠一些,第三次滾得最遠。此時教師又問:“同學們,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經過認真的分析、思考,找出了其中的原因:第一次是因為毛巾粗糙,摩擦力大,第二次是因為桌面摩擦比毛巾小,第三次是因為玻璃板非常光滑,摩擦力更小。此時教師又向學生提問:“小球在光滑而沒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將做什么運動?”學生經過認真的分析、思考,紛紛提出“小球可能會一直運動下去”的結論。于是,“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這一結論,學生很容易就能歸納出來了。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優化了學生的認知過程,而且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創設問題情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組織教學,不僅能有效地反映物理現象和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而且能使學生有效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事實上,不少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有感性的認識但沒有理性的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包括對比、舉例等方法,創設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簡單易懂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電流”的概念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可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下課后,同學們都在運動場上玩,此時同學們的活動基本上是雜亂無章的,就好像雜亂無章的運動著的電荷,它沒有發生定向的移動就無法形成電流。現在,你們能歸納出電流的定義嗎?”這樣一比較,使學生對電流概念的理解變得更簡單。因此,在理解和生成概念、有效掌握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不僅能使學生親切地接受物理這門課程,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問題情境優化德育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事實上,物理實驗教學是掌握知識的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它不僅能促進學生有效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而且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因此,物理實驗教學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創設直觀而富有趣味的實驗教學情境,又是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在物理教學中,很多實驗都是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失敗才獲得成功的,正是因為物理學家們的辛勤勞動,不畏艱難的追求,才推動了人類科學的不斷發展。
例如,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在教學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播放“馬德堡半球實驗”的影片,影片中八匹駿馬拼命地相向拉馬德堡半球,可是半球卻一動不動,這是怎么回事呢?對此,成千上萬的觀眾露出驚訝的眼神,呼叫聲、掌聲此起彼伏。熱鬧的場面打破了教室里的寧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仿佛正在現場似的。此時教師立刻提問學生:“如果將兩半球中的一邊固定,讓這八匹駿馬在同一邊拉,能不能把半球拉開呢?”通過創設這樣扣人心弦的教學情境,不僅能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大氣壓的存在以及大氣壓的大小,而且對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良好品德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非常有利。
四、創設問題情境優化思維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有效地引導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在物理知識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有時創設恰當的情境將一些抽象內容具體化,不僅能優化學生的思維過程,而且能提升學習效果。
比如,平衡力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在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里,讓手中的物體自由下落,那么物體是落在車上的正下方,還是正前方,或正后方呢?學生經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啟發,很快就得到了答案:落在車上的正下方,同時知道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都屬平衡狀態,都是平衡力作用的結果。在教學中,教師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與優化學生的思維,從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之,問題情境的創設對物理課堂教學來說,不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只要我們廣大物理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精心鉆研新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精心創設好每堂課的問題情境,并注意以上幾個方面,那么就一定能夠達到優化認知過程,優化教學過程,優化德育過程,優化思維過程,并最終實現大面積提高物理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