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標準下,師生關系應當是民主、平等、和諧的。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應凸出同學們互動研究關系,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引導他們克服已有的思維定式,改變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互動,分析和思考問題,并提出與眾不同的解題方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勤于動腦、善于動腦的學習局面,這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凸顯互動研究功能,為未來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新一代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本人結合多年物理教學工作,談幾點膚淺認識,供同行們參考和指正。
一、設計多向活動,拓寬互動途徑
所謂多向活動是指在教學時,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個體間發生互動或組織自由結合互動或自由討論、交流,當然,互動應遵循互動規律。為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認真挖掘,設計有效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興趣,組織學生進行互動,進而探索學習。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組與組之間的影響,教師對小組的影響,小組對成員的影響,以此開發多向互動渠道。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及時探索解決,最終獲得成功,并得出正確的物理規律。同時,讓學生在互動中,動手、動腦,提高學生實驗、觀察、歸納、推理能力,不斷培養學生耐挫折能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把原本枯燥的物理探究學習過程,變得充滿活力、充滿快樂和樂趣的學習過程。
二、設計生活情境,開展互動探究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如果學生在鮮活、多樣的生活環境中學習,那么他們討論、交流的話題就比較多,活動就會積極,學習就會活躍,彼此間容易發生相互促進,學習的效率就會高。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創設鮮活的情境。情境創設,可以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入手,從現代科技入手,也可以從新聞熱點入手。從學生生活情境入手,挖掘生活素材,引入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具體問題,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產生豁然開朗的頓悟,激發他們互動研究學習的興趣,有效促進學生積極深入思維,幫助他們正確、迅速地打開思維之門,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實現雙贏,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互動探究的效果最優。
三、設計開放問題,拓展互動空間
在開放問題中,往往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結論。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要解決開放性問題,就必須進行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并從大量結論中去探索、分類、提取有用的信息,進而獲取正確或是可能的答案。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拓展學生互動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提出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相互討論、交流,獲得多種解題途徑。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重新建立起認知結構,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學生能獨立、自主地的思考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獨創性和靈活性。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轉換教學觀念,改變師生關系,巧妙設計有效問題,以促進有效互動學習,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漢昌.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7.
[2]胡國民.高中物理解題方法與思維訓練[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5.
[3]馮穎,李涵.物理演示實驗的探索與實踐[A].第八屆全國高等學校物理演示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
[4]萬君國.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物理教學探討,2002(11).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