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平等的機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得到開發。作為一線物理教師必須多措并舉,著力構建高效物理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結合南通市2011年初中物理優質課評比課例,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重視對教材的研究,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多年教書育人的工作中,曾經為上出一堂精彩好課,而抱著參考書和物理教學期刊,以期設計出各種新奇的實驗,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偏離了根本,舍本求末,忘記了其實最應該好好研究的恰是我們手中的教材。匯集眾多專家思維的精華,編纂而成的教材,本就精挑細選了許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作為物理教師,何不把眼光放在書本之上,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認真解讀教材文本,研究編者如此編排的用意。以《直線運動》為例,教師在分析教材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
①活動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時,表格為何分為兩個部分?
實際操作中,對于兩份表格數據處理的方法并不一樣,如果實驗誤差比較大,則根據第一張表格的數據來畫s-t圖像,通過圖像剔除偏差太大的點,起到修正數據找到規律的作用;如果誤差比較小,則根據第二張表格計算出氣泡通過各區間的速度v,直接得出結論。
②對火車過隧道例題的放置,編者想要達到什么目的?
其作用有二:首先,提醒教師要在課堂上注意引導學生畫物理情境圖;其次,初二學生首次遭遇計算題,這里需要教師做一個解題規范的引領。
③對于本節課的難點——平均速度的闡述,應該如何突破?
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勻速直線運動并不常見,更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所以,考慮到后續的發展,教師不能一帶而過。
④書后作業www,怎樣才能使用到位?
教師只有通過這樣的分析研究,透徹到位地解讀教材,才能在接下來的教學設計環節如庖丁解牛,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二、實驗的改良設計,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手段
實驗的改良設計包括對實驗儀器的改良和實驗方案設計的改良這兩個方面。有時候,課本上精心設計的實驗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現象不明顯,效果達不到預期的設想。尤其是學生實驗,時間不好把握,若用時過長,則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思考實驗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實驗進行改良,細化實驗,化解實驗難點。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更明顯地觀察到現象,更容易發現規律。
比如,《直線運動》中的活動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基于儀器的安全,我們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軟管代替玻璃管。為了使氣泡運動得緩慢一些,方便學生較為準確地測量時間,可以在實驗時將管子傾斜一個較小的角度,或者將汽油與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替代水注入玻璃管中。在測量時間時,教師要強調眼睛和手動作的協調性同時,有條件的話,可以向體育教師借專用的能夠連續計數的雙排秒表,用以解決由于多人多表計時,可能導致誤差太大的問題。通過以上的改良,實驗時間大大縮短,學生真正參與實驗,發現了其中的規律,課堂效率得以大力提高。
三、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構建高效課堂不可忽視的一環
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走到前臺,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收獲。教師要做的是耐心地傾聽,適時地引導、幫助。面對學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教師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要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在課堂上,常常會出現一些教師課前沒有預設到的,臨時生成的問題,教師要有處理突發狀況的智慧。比如在《直線運動》中,師生討論活動5.7研究氣泡運動快慢是否發生變化的實驗方案時,有的學生課前預習過細,思維受到書本內容的局限,只設計出了與課本一致的相同s比t的方案。而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則提出可以通過測量氣泡每10s運動的路程來比較得出結果。此時,教師不能一帶而過或干脆置之不理,將學生思維的亮點抹殺。此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分小組采用兩種不同方案進行實驗,使學生從兩個不同方面得出勻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最后讓學生交流一下兩種方案在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推出一個最佳方案。
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課堂板書應規范嚴謹,不應出現科學性錯誤。教師同時還應注意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抓住物理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深入探索,反復研究,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激活學生思維的高效課堂。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