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為一門初中生剛接觸到的學科,學生對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們應當通過生動的物理理論講解和豐富有趣的物理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物理的樂趣。探究式教學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物理綜合素質,下面就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和具體實施過程做一些簡單探討。
一、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物理教材、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等都有了較大的改變,初中物理教學同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信息技術時代,多媒體教學等全新教學模式也逐漸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在這樣的教育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缺乏物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就顯得極為必要。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物理的起步階段,這種物理的啟蒙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教師應當通過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在物理學習和實驗過程中積極探索,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理解物理原理,實現物理思維體系的建構。
二、探究式教學要點
1.激發學習積極性
初中生仍然處在一個好奇心較重的年齡階段,興趣激發是促進其物理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最佳原動力。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注重尋找學生物理學習興趣與知識的契合點,促進其積極探究,進而引導他們理解物理原理,達到物理教學的目的。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探究式教學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探究:其一是教師帶領和引導學生探究;其二是學生完全自主探究。當然,無論是那種方式都是建立在教師適當指點的基礎上的,學生通過這樣的過程實現自主探究能力的鍛煉,在課堂以及課外主動探究。“教是為了不教”,知識性的教導固然重要,然而學習方法的教導更為重要。教師教學的關鍵應當是: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而非單純的知識灌輸;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探究過程,并舉一反三;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物理知識的學習要能付諸實踐,唯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探究式教學的具體實施
1.寓理論于情境
理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和前提,然而物理理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單純的理論教導顯然難以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教師應當創設和營造與物理知識相關,且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或通過影視資料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飽含趣味的實踐過程中,實現對理論的透徹理解。例如,在聲學這一節內容的教授中,教師可以利用寵物店吸引寵物的銷售策略——播放寵物能夠聽見,但人無法感受到的聲音頻率來吸引寵物,讓學生感到聲音的無形力量,從而形象地認識振動“頻率”的含義。這樣的情境創設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設計主題實驗
雖然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每個章節都安排了實驗活動,但在實驗活動的安排上,應當跳出傳統模式,通過主題實驗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在主題實驗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承擔一項主題實驗任務,提出相應的實驗要求和問題,讓學生自主實驗并總結相關結論。例如,在質量和密度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等啟發學生,讓學生展開系統的探究和總結活動,教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點和輔導。
3.利用文化熏陶
初中物理教材,雖然也有一些物理文化的闡述,然而并不多。物理文化對學生物理學習的啟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通過物理文化的熏陶,可讓學生的探究意識進一步增強,深刻感受到探究學習所帶來的好處。物理文化不僅包含各種客觀的物理用具,同樣包括不同物理學家的思想情感和品質,其間往往又存在物理原理思想。
參考文獻
[1]張東占.初三物理課堂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1(39).
[2]周衛星.物理教學中情境的創設[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4).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