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成功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不僅是點燃智慧的火花,而且是求知欲望的基礎,直接關系到教學成功與否。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 教學中教師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學習轉化成樂趣,學生就會樂意學習,由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筆者現結合本人的具體實踐,談一談在化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營造和諧,產生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教師如對學生充滿愛心,就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就會自然而然地愛好化學,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反之,如果沒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怎能信教師之道,恐怕連書本知識都難以掌握好,就更別提對化學感興趣了。
二、樹立信心,充滿興趣
信心是成功的保證,有信心的人就能樂觀地對待一切困難和挫折,最終取得成功。注意設置“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教學內容,教師既不能讓學生使勁跳都摘不到果子,望果興嘆、失去信心,也不能讓學生輕輕一跳就摘走果子,要讓每一個學生認識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摘到化學這個“果子”,讓每一個學生都對學習化學充滿興趣,對學好化學充滿信心。
三、化學實驗,引發興趣
新課伊始,筆者通常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化學實驗來引導學生思考,引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比如上初中化學緒言課時,筆者并不急于講解化學研究的內容,而是在學生好奇的目光下,將四個預先放有不同無色液體的小燒杯置于講桌上,然后將一瓶無色液體分別注入四個小燒杯中,四個小燒杯中分別出現紅、藍、白、黃四種不同的顏色。學生感到很驚奇,用期待的目光注視著教師,希望得到答案。這時,筆者揚起了手中的化學課本,說:“同學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答案就在這本書中。”化學實驗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還能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而且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設計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學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導入的設計。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課堂導入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物質的分類》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排比句作為導語:“學生多了要分班,知識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種,物質多了要分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物質分類的有關內容。”寥寥數語,卻形象生動地點明了教學的主題,難怪上課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五、聯系實際,誘導興趣
布魯納說:“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感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其知道這門學科值得學習。”歷史發展證明,化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為工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多的原材料,為人類戰勝疾病帶來了重要的藥物和保障等。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列舉現代通訊事業需要光導纖維、航天事業需要合金等各種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的具體應用,現代醫療和保健事業需要各種藥物來治療疾病、延長壽命等一系列事例,使學生感到化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既廣泛又有趣,以此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可見,教學中穿插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實際中應用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化學不僅具有極其廣泛的用途,而且非常有趣,定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積極質疑,培養興趣
中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喜歡追根求源。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關鍵環節,學生對傳統式提問已失去了積極性。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教學內容恰到好處地設置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例如,講授溶液的概念時,教師補充實驗:將氯化鈉溶于水后加少量蔗糖固體振蕩,然后再加少量硝酸鉀固體振蕩。此時教師提問學生:這樣的混合物是溶液嗎?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溶液概念的理解,而且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七、表揚鼓勵,保持興趣
學生剛接觸化學時,充滿了好奇心,積極性非常高,效果也不錯。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難度的增加,學生就會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成績也就隨之下降,最后導致一部分學生上課想聽但聽不懂,聽不懂就不愿聽,不愿聽就更不懂的惡性循環,甚至一看到化學課本就產生厭惡感。此時教師應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細微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表揚和鼓勵,使那些微弱的火花燃燒起來,增強他們前進的信心,讓他們對學好化學充滿信心,并永遠保持著極大的興趣。筆者在上課時一般先讓所謂的“差生”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如果無法回答,筆者就用眼神、手勢、微笑、暗示等方式進行鼓勵和引導他們。當他們終于答對時,筆者就高高地豎起大拇指,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同時讓同學們為他們鼓掌,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并且,課后筆者經常找他們談心,幫他們找回自信,從而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信心,進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一直保持下去。
八、妥善處理,鞏固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后,如不及時加以鞏固,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地減弱,直到完全消退。要想保持和鞏固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就必須妥善處理好教材的重點、難點和以及學生學習中的弱點問題三者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就很容易對化學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感。因此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杜絕弱點,即重點內容重點講,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同時培養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難點不再難,變得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注意引導學生收集和整理學習中易混淆、易疏忽的弱點問題,幫助學生糾正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確保在以后的學習中不再犯類似的錯誤。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只要正確處理好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學習中的弱點三者之間的關系,定能使學生學有所獲,并鞏固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九、巧用媒體,強化興趣
先進的電教媒體不僅能改變傳統的、單調的教學方式,而且能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充分實現抽象與具體、動態與靜態、宏觀與微觀的交互,還能有效地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有機化學中烷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及其命名的教學,因學生是初學,概念生疏、頭緒多,又缺乏空間結構意識和空間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書無論如何也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可把烷烴的結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展現: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變換角度旋轉、對比與復原、關鍵部位放大、正誤對照等逼真的主體畫面,清晰的比較、簡潔的歸納,牢牢地吸引了學生,同時激發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特效催化劑。教師只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同時要有更多、更廣的“活水”源頭注入教學,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