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教學就是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精神、創新能力及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如何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指導學生做好自主預習
課前預習是主體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咀龇ㄊ牵?/p>
1.資源共享。每個學生提供一本相關的化學資料(內容盡量做到側重點有所不同),建立一個小型資料庫,以備學生預習所用。
2.分組合作。一般六個人為一組,好、中、差學生均有。在組內各成員間可以單獨預習,也可以集體預習。而且每次都須用二十分鐘來交流預習情況,在交流中完善對章節知識的整體認識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預備問題。學生在預習當中對一些難理解的內容要預備相關的問題(問題的提出要盡量做到準確、到位,以便在課堂上提出來交流)。這樣做既有利于有針對性地上課,又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上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適時設疑,積極引導根據章節知識的結構,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恰當地掌握提出問題的時機,不斷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引導學生探討,層層突破,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時,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進程和學生的預習情況提出以下問題來進行探討,從而達到教學目的:①化學反應的類型有哪些不同的分類方法?各有什么優缺點?②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定義,如何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來理解?③為什么說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有電子的轉移?如何去描述電子的轉移情況?④什么是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通過上述四個問題的探討,既讓學生體驗到了概念的建立過程,又嘗到了學習概念的樂趣。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情境的創設往往是學生好奇心的激發點和學生創新思維的起點。創設情境是主體性教學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手段。情境的創設一般有如下方法:化學故事的介紹,圖片資料的引入,生活知識的體驗,趣味實驗的設置,由舊知識作背景提出新問題等。如講解Na2CO3和NaHCO3的熱穩定性時,就課本上NaHCO3受熱分解的實驗提出問題:請再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Na2CO3的熱穩定性確實比NaHCO3好得多的結論。有些學生通過查資料設計出驗證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又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
3.信任學生,讓學生自己來上課或做實驗學生是樂于表現而又善于表現的主體。對于一些淺顯易懂的內容或易于操作的實驗,筆者一般采取的是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促進了學法和教法的統一,在教法下指導學法,在學法下理解教法。如講解焰色反應時,在學生作好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筆者請一個基礎較好的學生到講臺上來給大家上課,他很好地把握了邊講邊操作的教學方法,并提到了焰色反應可以用來鑒別物質,還提出了“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問題,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課后應指導學生主動挖掘教材,關注身邊的化學現象
關注身邊的化學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氨氣的噴泉實驗后提出如下問題:噴泉實驗還有哪些情況?廣場上的噴泉原理又是什么?CO2氣體能形成噴泉實驗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討論,很好地解答了上述問題,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煉。此外,如何區分羊毛衣和人造纖維的衣服,如何檢驗食鹽中是否加碘等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也應要求學生主動去思考,讓學生理解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事實,從而為將來獻身于化學事業作準備。
主體性教學是在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進行的一種教學嘗試,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為教學目標。要很好地掌握這種教學方法,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教書育人的獻身精神并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如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的藝術、豐富的課外知識、教學的組織能力和組織藝術、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等。此外,主體性教學還應特別注意如下兩個問題:①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應承認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要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學會贊賞學生,尤其是智力有所欠缺、基礎較差的學生。只有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②明確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主體性教學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應由過去的知識傳授者、教學的支配者和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組織者。不明確這一點,我們的教學就很可能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