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程資源是指所有能夠對展開生物學科教學有所幫助的資源,其涵蓋的范圍相當廣泛,可以是具體的人和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和觀念……這些內容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切入教學,都可以成為生物課程資源,其中重點有三種:課程資源觀是核心的課程資源,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材是最主要的課程資源。
一、觀念是課程資源的核心
生物學的課程資源呈現出非常多樣的狀態,通常將其按地域劃分,分為校內和校外資源,校外資源又分為圖書館、博物館和科技館等館藏資源,網絡資源,鄉土資源或社區資源等。可以說,初中生物的課程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是無論如何,課程資源的應用都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課程資源觀。所謂課程資源觀,即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包括課程資源為什么服務,為誰服務,如何服務等問題,不同教師的觀念也許會有所不同,但中心標準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教師所選擇的課程資源,能夠輔助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為目的。
例如,《飲食與營養》一節,需要鑒定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以達到了解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物質的目的,本節所學的有糖類(淀粉)、脂肪、蛋白質,以及水、維生素和無機鹽等成分。以鑒定淀粉為例,可以使用米面制品、土豆、藕、地瓜等多種高淀粉含量的食物做實驗,如果教師在這一節課上安排的內容比較多,而且認為演示實驗就足以讓學生清楚鑒別出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他可能會選用上面任何一種或多種方便得到的食物,并滴加碘酒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的變化。如果教師認為演示實驗不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來得清楚,他就會把實驗操作的機會留給學生。還有的教師可能會認為將這個實驗制作成動漫的效果會更好一些,他也許就只是采用多媒體演示而已。總之,教師的課程資源觀決定著他如何上一節課,也成為決定這一節課質量的關鍵因素。
二、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我們一般都認為課程資源是被教師利用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展開或深入學習的外物,很少有人會將教師自己也歸為一種課程資源。其實,教師不僅是一種課程資源,還是課程資源中最重要的一種,因為教師處于其他課程資源通向教學的一個總匯合的位置上,他管理著教學與外界的一切聯系,他就像一個閥門,制約著一切想要流入課堂的資源,他將外界資源進行篩選、整合,再結合自己已經內化了的知識能力,組成了教學內容、環節、手段等,他的整合行為是課程資源,他自身所攜帶的已經內化了的知識儲備也是課程資源,因此說教師是課程資源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具備課程資源的所有特點。
如果一位教師擅長制作課件,那么他的課堂上就可能出現比較多的跨越時空的生物課件展示,以其生動性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的生物性狀,這是一種教學風格;如果一位教師熱愛自然,他可能會帶領學生更多地穿越在自然生態園或者樹林中,直接觀察動植物的真實狀態,以其直觀性來觸動學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家鄉的可愛,這是另一種教學風格。不管哪一種風格都能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影響力,而不管哪一種風格都取決于教師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
三、教材是最主要的課程資源
也許有人會認為,教材只不過是幫助學生學習的一個工具,只要能達到幫助學生學到相關知識的目的,教材是可以任意改變的。在多期的全國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中,筆者不止一次看到有教師提出這樣的觀點。但筆者并不敢完全茍同,因為教材是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寫的,其中包含了學生在本年齡段普遍的認知水平、人對自然的認識規律、新課程理念等多方面的隱性限制,并不是任何一個教師隨意編寫的“教材”就可以替代的。當然,不同學生的學情不一樣,不同教師的特長也不一樣,因此在使用教材的時候又應當帶有一定的靈活性,尊重教材而不死用教材,才是比較明智的做法,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丟掉教材,或者認為它可有可無。認識到這一點,對教材的使用就有了一個基本的范式,在整合教學資源的時候,一定要首先考慮教材,圍繞著教材,選擇其他的可補充的教學資源,經過教師的整合和發揮,引導學生走向教學目的。
此外,學生、家長及其他人的想法,都可以成為生物學科的課程資源,既然生物課程資源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引導學生自己去開發是不是也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呢?既能站在教師的高度俯視學科內容,又能引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并很容易將開發的結果回饋到生活中。在本文即將結束的時候,我驀然想到了這一點,這種可能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生資源觀,給予我新的教學構想。
參考文獻
[1]唐小平.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J].中學生物教學,2002(9).
[2]張芹娥.論初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1(7).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