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事任何學習活動,一旦有了興趣,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有所建樹,就應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興趣教學法來提升整個生物教學活動的質量。
一、巧妙導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如果開頭起得好,會使接下來的整堂課教學變得更加順利。在課堂教學中,能不能起好這個頭,關鍵是看導入環節。導入是課堂教學中首要環節,導入環節成功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更好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作為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不能錯過導入環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通過有效的導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導入方式多種多樣,像以舊引新導入法、懸念式導入法、歌曲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實驗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等。在導入環節中,選擇什么樣的導入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的方法要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導入功能。例如,給學生講《植物生命活動調節》時,為了引起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興趣,可在上課之前把學生帶到教室外面,讓學生觀察一下校園中生長的各種植物,看一看他們的枝葉生長情況,是朝南的一面比較茂盛還是朝北的一面比較茂盛。就這樣,學生在實際觀察中,看出了其中的規律,這時候,可再引入今天的課題《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度自然提高了。
二、利用實驗,激發興趣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生物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背后科學實驗的支撐。因此,科學實驗是推動生物科學發展和進步的助推器。那么,在生物課堂上,實驗手段能夠起到什么作用呢?事實上,實驗手段是教師在生物課堂上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實驗展示,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可以立刻變得形象、直觀化,這對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學生而言,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幫助。因此,在生物課堂上,一定要充分發揮實驗手段的優勢,爭取用有趣的實驗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給學生講《物質的跨膜運輸》時,就在課堂上利用實驗向學生展示物質跨膜運動的實例:首先將洋蔥切片放入濃度為30%的蔗糖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以后,用鑷子取出,結果發現,原本鮮嫩的洋蔥片已經蔫了下來,這時候,再把蔫了的洋蔥片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以后,再用鑷子夾出來,這時候,原本已經蔫了的洋蔥片又重新恢復了之前的水嫩。通過這種直觀的實驗手段,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
三、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
21世紀又被稱為生物科學的世紀,生物科學之所以贏得如此高的贊譽,與它強烈的實際應用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生物課本上,看似高深莫測的生物科學知識,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生物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發揮生物學科的這一優勢,努力把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不再感到課本上的知識是多么的高深莫測,這樣自然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例如,在給學生講《關注人類遺傳病》時,就利用圖片給學生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遺傳病,如腦癱患兒、白血病患兒、肥胖患兒等,這種生活實例的直觀展示,比硬生生地向學生傳授有關遺傳病的各種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四、適當引入多媒體教具,強化學生的興趣
隨著教育條件的不斷改善,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工具開始越來越頻繁地走進了我們的課堂。與傳統的教學工具相比,多媒體能夠把文字表達的內容轉變為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多樣的知識對學生的多重感官產生強烈的刺激,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例如,在給學生講《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時,可采用多媒體工具把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過程,利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原本教師可能需要花上很多語言來解釋的問題,在動畫的幫助下就輕松地解決了,并且這種解決問題的效果要比語言講授要好。由此可以看出,多媒體工具的恰當使用,不但可以對學生的多重感官產生刺激,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工具,還可以把原本較為抽象,利用傳統教學工具無法展示的知識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興趣,學生就不再把學習活動看成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樂趣,而這種寓教于樂的效果,正是教師不斷追求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要時刻把興趣的培養作為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