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僅與廣博的知識相關,而且與學生審美能力的高低也是息息相關的。筆者認為審美能力是關乎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審美教育則是開發和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如何讓審美與創新的培養走進計算機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作了一些嘗試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創設情境,喚起美的需求
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個別學生的審美觀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變化。有些學生對圖片進行處理后,呈現出來的作品往往觸目驚心。例如,將人物的照片加上了胡須,還點上了麻子,肆意丑化形象,有的直接下載一些惡搞的圖片來裝飾自己的作品,從中得到樂趣。不難發現,面對日益發展的網絡信息,青少年學生在網絡中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信息。一些腐朽、丑惡、暴力、庸俗的現象已經影響了下一代,少數學生對美的認同已經趨于庸俗化。
在Word圖文混排的綜合應用中,播放一段“荷塘月色”為背景的視頻,營造出月夜下的美麗景色,接著展示用Word文檔制作的海報。通過欣賞海報,在美妙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情感得到了陶冶與升華,激發了學生對美觀文檔學習的向往,調動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根據不同的人對美的定義和理解的不同,培養學生用科技創造美,追求美。
視覺、聽覺是感知美的兩種主要官能。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美感起于形象直覺。”多媒體能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情境,打破時空限制,展現宏大與細微,“觀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讓教學任務活起來、動起來,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審美愉悅,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
二、創設情境,提升審美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教案,認真鉆研教法,對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情境,是“審美”教學的溫床,教師依據計算機審美教育的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審美因素,按照審美規律精心地創設審美情境,是計算機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的保證。創設美的教學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更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學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感受美、鑒賞美,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
計算機教學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在課堂中學生不僅要求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還要學會動手操作。這就使學生有了創造美的空間。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計算機操作能力強,但制作出的作品在色彩、布局和創意上都缺乏美感的現象。如何培養學生美的表現力,制作出高質量的作品,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與啟發學生美的創作靈感。
教師在教學演示中,首先,可給學生提供大量可以感受的信息,充分挖掘美的因素,多角度地展示作品美,充實學生的直觀感受,以促使學生產生創作美的靈感。其次,讓學生多分析他人好的作品,比如引導學生去一些優秀的藝術網站上,多渠道獲得美的創作靈感。
美感不能強加于人,但可以引導。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是一件長期的任務。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讓美成為學習的原動力,讓學生在充滿美的藝術殿堂中健康成長。
教學評價是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要靈活多變,既要注重教學效果,又要能體現出發展學生個性美和創新精神的特點。課堂評價具有以下意義:①打開學生思路,獲取創作靈感。經過一評一議,便會茅塞頓開,增加辨別美丑的能力。②讓學生在自我欣賞的狀態里走出來,在橫向比較中找到差距,獲得改進的勇氣。③被人品評時,無疑是得到了重視,這對一些平時很少“出彩”的同學來說,是難得的成功體驗,有助于他們找到信心。
在教學《使用濾鏡制作玉質效果》一課中,采用學生自評、他評、集體評三者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時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從而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美學情趣。
實踐證明,審美教學理念融入計算機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但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運用計算機技術,挖掘學生的潛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