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當“四好少年”。德字排行第一,突顯出“德”的重要。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嬌生慣養,不守規矩、不愛勞動、責任心不強、不接受教師的批評、不與同學合作……。作為新時代下的人民教師,我們更應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培養,更應善于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人就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實踐及學生實際情況,談談在信息技術課中滲透德育的具體做法。
一、機房管理中進行德育滲透
現在的獨生子女,家里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護著,愛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守規矩,到了學校,不愿遵守學校紀律,經常鬧事。這些學生一般又很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在學期開學時,制定出機房管理制度,如要愛護機房設施,講究機房衛生;進出機房要有序,離開機房時要整理好桌上的東西;老師講課時不能講話;等等,并把這些制度上墻或復制到電腦桌面上,讓學生時刻記住它。在上課時如有學生破壞紀律,則應經常提醒他們,還告訴他們要想正常地學習、生活,那就得遵紀守法,不侵犯別人的權利,否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受到影響,逐步樹立他們遵紀守法的觀念。
二、教學方法和環節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在學習任務和課堂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探究性教學是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探究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嘗試、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運用探究式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失敗,敢于創新的精神。如八年級的Excel電子表格編輯數據的探究填充柄功能的多樣性問題,教師可以引入問題,拋出分散性的小任務,要求學生向左或向下填充不同類型的數據。這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地探索,這個方法不行,再想另外一種方法,經過努力,他們最終完成了這些小任務。這些小任務的完成,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敢于創新,勇于面對失敗的精神。
信息技術課所用的分組學習教學方式開放、靈活,可以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能幫就幫、與人合作的良好品格。我們可以根據學生中存在差異的實際情況,把學生歸類,從學生的性別、興趣、能力水平等方面進行搭配,組成合理結構的學習合作小組。每個小組按照教師分配的任務進行學習討論,共同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遇到問題,小組里懂的學生可以教不懂的學生,這樣,教的學生感到教會其他同學這個問題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很有自豪感,而不懂的學生則除了感激之外,心里還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超過這位同學,也爭取當同學們的小老師。所以通過信息技術課分組學習,既能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培養學生能幫就幫、與人合作的良好品格。
三、教學內容中進行德育滲透
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豐富且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我們可以抓住這些特點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以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我們在上課時經常聽到學生在下面喊:“老師,你說的文件我找不到,我電腦里的東西太多了?!边@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們,應該把電腦里的東西歸納整理好,如相近的內容放在同一個文件夾里,按順序排列好,以后找就方便了,然后我們就可以延伸下去說:“我們家里的東西也跟電腦里的東西一樣,如果不整理同樣是難以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回家以后也要打掃自己的房間,整理好自己的東西,這些事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古人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我們要養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這樣長大后才能成為國家棟粱之才?!边@樣對學生進行不斷的點滴教育,最終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勞動,敢于負責任的良好品格。
四、上網中進行德育滲透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上網可以讓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良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暴力游戲和色情網站,更嚴重摧殘著青少年的身心,為此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工具、建立教學網站等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1)事例警示。在學生剛接觸網絡時,應組織學生學習和討論《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展示一些有關不遵守網絡文明公約而釀成慘劇的典型實例,引導他們文明上網,拒絕進入黃色、暴力等不健康的網站。
(2)利用網絡工具。利用網絡中的BBS 論壇、電子郵箱、博客等工具,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學生間的相互協作,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存在的不良思想及時糾正。
(3)建立教學網站。在網絡教室中建立自己的教學內部網站,確保網頁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互聯網帶來的道德方面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是政治課老師、班主任及學校領導的任務,也是我們其他科任老師的責任,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抓住時機對他們進行德育滲透,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最終成長為又紅又專的國家棟梁之材。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