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課標對行為動詞的界定
初中物理課程內容由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組成,新課標對行為動詞進行了界定。從2012年秋季開始,初中物理教學就要使用新課標作為教師教學行為準則。新課標對行為動詞的界定是教師把握教學目標的一把刻度尺。教師學好、用好這把尺子對今后學生中考質量的提升意義重大。見表格:
(一)認知性目標:
新課標把認知性目標分為了解、認識、理解三個層次水平。
1.了解:指對知識的再認或回憶;在具體問題中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行為動詞包括: 了解、知道、描述、說出、列舉、舉例說明、說明。
2.認識: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間。行為動詞有:認識。
3.理解: 指對知識的含義有深入的認識,把握內在的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能在具體問題中利用知識進行解釋、推斷、區分和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行為動詞包括:解釋、理解、計算. 應用是指能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聯系,能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等。
(二)技能性目標:
就是指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進行調整或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會正確分析、處理實驗數據,能得出實驗結果或結論。用獨立操作水平評價技能性目標要求。獨立操作指會獨立使用常備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會記錄實驗數據,會測量物理實驗中一些基本的物理量。行為動詞包括:會、會測量、會選用、會使用、會根據……估測、會用……測量。
(三)體驗性目標:
是指能建立物理問題的感性認識;能表達對問題認識的態度并做出價值判斷,提出自己的觀點。用經歷、認同、內化水平評價體驗性目標要求。
二、課程內容中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學習中,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三、課程內容中對科學內容所要達到的水平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的科學內容分為“物質” “運動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
●第一個一級主題: 物質
1.1 物質的形態和變化
◆本主題內容評價水平層次說明
評價水平層次(“▲”表示該標準要求屬于評價水平這一層次)
◆本主題內容拓展性例題(開發成具體的題)
例1: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了解它們的使用方法和測溫范圍。 例2:嘗試對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發表自己的見解。 例3: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冰熔化、水沸騰等現象。
◆本主題內容活動建議(開發成具體的題)
(1)調查學校和家庭的用水狀況,設計一個學?;蚣彝サ墓澦桨?。 (2)調查當地水資源的利用狀況,并對當地水資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見解。 (3)調查當地農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節水灌溉技術。
1.2 物質的屬性
◆本主題內容評價水平層次說明
評價水平層次(“▲”表示該標準要求屬于評價水平這一層次)
◆本主題內容拓展性例題(開發成具體的題)
例1:通過實驗,了解金屬或塑料的彈性。列舉彈性在生活中應用的實例。例2: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磁性和磁化現象,調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導電性,比較導體、半導體、絕緣體導電性能的不同。 例4:分別說出質量為幾克,幾十克,幾百克,幾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例5:收集有關物質屬性研究的信息。
◆本主題內容活動建議(開發成具體的題)
(1)測量一些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種方案,測量醬油、食用油、醋、鹽、塑料制品、肥皂、牛奶等物品的密度。
(2)調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們應用了物質的哪些物理屬性。
◆本主題內容評價水平層次說明
評價水平層次(“▲”表示該標準要求屬于評價水平這一層次)
◆本主題內容拓展性例題(開發成具體的題)
例1:用圖形、文字或語言描述原子的核式模型。
例2:了解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或探月工程的新成就。
例3:閱讀人類在探索宇宙歷程中的有關事例。
例4:根據物體尺度的大小設計圖表,按電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體—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的順序排列并標出大致尺度。
◆本主題內容活動建議(開發成具體的題)
(1)觀看介紹物質微觀世界的科普音像資料。
(2)觀看有關人類探索宇宙的科普音像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人類探索宇宙的有關資料。
1.3 新材料及其應用
◆本主題內容評價水平層次說明
評價水平層次(“▲”表示該標準要求屬于評價水平這一層次)
◆本主題內容拓展性例題(開發成具體的題)
例1:了解半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半導體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例2:了解超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超導體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例3:了解納米材料的一些特點,了解納米材料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主題內容活動建議(開發成具體的題)
(1)從圖書館、互聯網上收集有關新材料研究和開發的信息,寫一篇小論文。
(2)參觀生產某種材料(如建材)的工廠,調查生產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提出治理的設想。
●第二個一級主題: 運動和相互作用
2.1 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本主題內容評價水平層次說明
評價水平層次(“▲”表示該標準要求屬于評價水平這一層次)
◆本主題內容拓展性例題(開發成具體的題)
例: 觀察擴散現象,能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加以說明。
◆本主題內容活動建議(開發成具體的題)
(1)觀察生活中的機械運動現象,說明這些現象表現出的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2)利用常用物品設計實驗,說明組成物質的微粒在不停地運動。
2.2 機械運動和力
◆本主題內容評價水平層次說明(圖表見下期)
◆本主題內容拓展性例題(開發成具體的題)
例1:利用步長估測教室的長度。 例2:通過實驗,認識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和快慢。
例3:通過實驗,認識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例4:運用慣性,解釋當汽車急剎車、轉彎時,車內可能發生的現象。 例5: 估測自己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例6: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例7:了解潛水艇浮沉的原理。
◆本主題內容活動建議(開發成具體的題)
(1)利用脈搏和步長,估測走路的平均速度。
(2)學讀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
(3)會看《旅客列車時刻表》。
(4)用彈簧或橡皮筋制作簡易測力計。
(5)用飲料軟管制作噴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