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享受著科技現代化給他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今天的孩子,飽受著父母之愛給他們帶來的一些無奈與無助。我們不能用灌溉“蘿卜”的肥料去培植“白菜”,發現孩子的個性特征尤為重要。是喬木的,就培養他成為棟梁之材;是小草的,也要讓他有裝點大地的本事。要知道:多把尺子衡量,就多了一批好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教師成長的資源,每個孩子都能幫教師書寫一個教育故事,每個孩子只要選擇了適合他的領域,他就會在那個領域中成為能用的人才。而現行教育體制下,還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在用過去的教育來面對今天的孩子。
我們每位教書的“先生”和“女士”切記:只有跟著社會發展的規律走的教育才是最現實的真教育。這是我要寫這篇發生在我身邊的案例前對教育的無限感慨,也算是做了28年教育人的深切體會吧!
案例:
今天下午第六節課是五(2)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一進入教室,感覺孩子們的狀態很懈怠。原來今天是全校學生月考,由于上午考試拖延了時間,孩子課間和午休都沒有出教室活動。按照計劃,本課時的主題是《我不怕困難》,但面對眼前這些疲憊又有些懶散的孩子,我當機立斷,臨時改變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尋找校園里快樂的事。孩子們七嘴八舌,開始了尋找身邊快樂的事。
從孩子們的匯報中,我聽出了他們交流的共同話題:作業太多!今天,班主任不讓出教室玩,心里好沉悶。我問:作業留太多了嗎?孩子們說:反正我們寫不完。總之,就是今天不快樂。我又說:那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不學習了,好嗎?咱們玩一堂課,如何?孩子們帶著疑惑的目光,遲疑地看著我,微微在搖頭。噢!不同意我的建議。是啊!我們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在課堂中就是學習的“家法”,看到他們的無奈和說不出來的感覺,我也陷入了尷尬的地步。我直接地說:今天的不開心,就是因為今天課間沒出教室玩耍放松,是嗎?好!我現在就帶你們開心地玩一堂。于是,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我們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課征集的問題改為,把你喜歡的流行歌曲寫在我發的“問題提單上”,這一提議,得到了全體孩子的掌聲擁護。孩子們歡呼雀躍,4個小組的同學磨拳擦掌,他們邊寫邊唱,教室上空彌漫著“南腔北調”的和聲,課堂里好不熱鬧。匯報時,我要求孩子們唱出自己喜歡的歌曲開頭幾句,但大多數孩子只會哼唱不太對勁的旋律,卻唱不出歌詞,只能知道歌名的孩子大有人在。我校90%的孩子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由于家庭環境的熏染,這里的孩子對音樂有這樣的敏感,我已經很滿足了。從今天的“問題提單”中看出,孩子們喜歡流行歌曲、校園歌曲。臨下課,我說:“這節課,我們完成了心理放松的過程,一會兒出教室,我再幫你們圓滿一次,到操場上活動,讓心里放松帶動身體的徹底放松,好嗎?”孩子們個個手舞足蹈,興奮地離開教室。
目送著他們像小鳥般歡快的背影,我心里好像有點酸楚,孩子就是孩子,他們面對成人的喜怒哀樂,不可能有太多的感覺,更何況,他們怎么會知道我心中的所思所想呢!教育在改革著,但中國教育的國情有時讓孩子們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失去了自由的心性,失去了燦爛的笑臉……
其實,所有的鳥都在飛,誰也無法預測“鳥”飛的方向!是啊!誰都無法預測每個人的未來,更無法預見鳥要飛的方向、鳥能飛的方向。
但愿,我的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愿!但愿!
分析:
1.學生考試分數高,不是靠課堂上拖延時間,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分數也不是唯一衡量的尺度。孩子就是孩子,違背人本規律,超過國家科學規定的40分鐘課堂教學,教師們所付出的教書勞動就沒有太多意義可言。
2.“減負提質”是向40分鐘要質量,而不是靠壓堂、拖堂、加時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做法是違背國家提出的“減負增質”的大教育思想觀的,是不符合兒童階段思維的發展規律的。
3.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應當從‘育’開始。喚醒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的力量,才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我們培養的不是滿是知識而無心靈的人。現在培養出的聽話孩子遍地都是,‘只重學習,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違背規律’的教書狀態大有人在。當教育的核心不是‘人’而是‘分’,贏‘分’輸‘人’的教育何談使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只是一味地接受沒有生成的教育,學生們走向社會后,學習好,知識多,而忽視了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的人才絕對不是佼佼者。
4.不根除這樣的教育弊端,就沒有民族的未來,教育改革已成為當前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課堂教學必改無疑。高分值、低情商,生命世界乏味的人絕對不是民族發展的接班人。長此下去,我們培養出的人就是一些缺乏情感、熱情以及獨立人格的物質的人,學生形成的是沉溺于物質生活而喪失精神追求的物質巨人、精神侏儒和畸形的人格。實際上學知識就是為了走向社會后做一個有貢獻、有價值的人。學是手段,用是目的。如果學知識就是為了考試而準備,這樣的應付考試就會把知識學死了,不全面、不徹底,就沒有了人來世上獲取知識的真正意義了。
5.教育體制影響教育行為;教育體制影響教書態度。如果教師把學生當成教學任務,當成你教書的機器,這樣的教育體制就會有這樣的學生,才會有這樣的教師。如果教師把學生當成一種精神陪伴,當成生活資源的部分獲取,那么教師就會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想法、找方法,為學生成長和生活細致考慮、規劃。這樣,教書與生活相融的教育才會真正走進教師的生命中。
6.因為每一位教師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中國國情體制下的教育決定教師的教書行為、態度、方法。但無論在什么體制下,“信任”和“愛心”都是“為師教書”的必備品質。教育體制也許影響了我們的教育心態, 但教師的教書品質不能有半點疏忽,你是孩子唯一一段生命燦爛的陪伴,你必須做好、做足。
策略:
1.減負不是越減越重。減負是“出大師之需,是國家之急”,減負不是走形式,不是書包輕了,減負是要落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為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2.嚴格控制學生上下課的時間,保證學生正常兩操時間、大課間活動時間和體育課時間。不讓課表中的體育課成為擺設,成為學生“放羊”的時間段。
3.通過家長學校強化減負意識,讓家校合力來解決學校課堂的教育實效,讓減負真正走進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生活和學習中。
4.備課里,注重教師教案里教學目標中“三維”目標點的具體體現,課堂中,及時捕捉教師教案里教學目標中“三維”目標點的落實,以及學生學習狀態的回應、教師對“蹲”下來教書的教育的理解。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學府小學)
編輯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