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國最富有特色、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年是色彩最豐富的節日。年是紅色的,紅紅的對聯,紅紅的門神,紅紅的轎子迎娶紅裝的新娘,紅紅的灶膛映著主婦們紅紅的笑臉,紅紅的篝火里炸響紅紅的爆竹。年是綠色的,年又稱春節,是春的開端,萬物復蘇,新綠處處。年是金色的,《說文解字》說:“年,谷熟也。”成熟的谷子是富庶的象征,是金色的希望。年是五顏六色的,新褂新褲新帽新靴歡笑著走親訪友,形成了流動的花團錦簇。
年是時間最長的節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整鑼鼓;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小雞;二十八,貼對花(對聯和門神);二十九,喝年酒;三十晚上吃餃子。初一初二磕頭拜年,初三初四到處串門玩……正月十五鬧花燈,正月十六去踏青,一直延續到二月二龍抬頭。
年是親情最濃的節日。再遠再忙的孩子也要回到父母身邊。正月初一天不亮,晚輩就要挨家挨戶給長輩磕頭拜年。初二,出嫁的閨女帶著夫婿帶著孩子,大包小裹地帶上最好吃的東西回娘家。初三去姑家,初四走姨家。七大姑八大姨,初一到十五家里天天擺宴席。
年是食品最豐盛的節日。炒花生、炒瓜子、柿餅、核桃、點心、糖果,各種零食隨便吃。炸丸子、燒排骨、糖醋大鯉魚,想吃什么吃什么。
年是文化氣息最濃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洋溢著歡樂與祝福、平仄工整的對聯。大街上的走馬燈上是充滿智慧和機智的謎語。
年是寄托祝福最多的節日。傳說“年”是一個怪獸,到了除夕就要來到人間,于是人們貼紅紙、放鞭炮驅趕它。二十三祭灶官,是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三十晚上,大街上要燃起一堆堆篝火,老年人邊烤火邊拍拍腿拍拍腰“腰不酸腿不疼”。正月十六清晨,孩子們要起個大早,抱一抱家里最高的椿樹唱:“椿樹王,椿樹王,你發粗,我長(zhǎng)長(cháng)。你發粗了當梁檁,我長(zhǎng)長(cháng)了穿衣裳。”全家要到田野里去踏青,邊踏青邊扔些瓜子、花生和零食:“賣雜病,賣雜病,過大年,過大節,狗不咬,蝎不蜇。”踏青回家還要拔上一把星星草:“拔一把星星草,金子銀子往家跑。”……
年是承前啟后的節日,是前一年的結尾這一年的開端。回頭看看前一年,記憶的篩子漏掉那些坎坎坷坷,只保存“這一年身體不錯,工作不錯,自己不錯,家人不錯,朋友也不錯”;看看要來的一年,希望正像那遍野的綠一天天在長大。
送走玉兔迎來飛龍。祝福我們大家健康“龍盤虎踞”,工作“龍騰虎躍”,生活“龍鳳呈祥”,幸福萬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