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舒晴,一名80后年輕媽媽,她將電影《非誠勿擾2》的“離婚典禮”搬入了現實生活中,被稱為中國首位“分手師”。但是,作為“分手師”的舒晴卻是“勸和”不“勸離”,在她的公司調解下,已經有數對瀕臨離婚的夫妻重歸于好。舒晴自己也調侃道,自己是“最不稱職”的“分手師”。
不甘平凡,自主創業
舒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縣,2004年大學畢業后順利進入一家不錯的工作單位,兩年后結婚,婚后一年喜得貴子,他們過著甜蜜而平靜的生活。但是,舒晴總覺得人生中少了些什么。隨著身邊自主創業的朋友越來越多,舒晴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癥結”所在。“我要創業!”當舒晴把這個想法告訴丈夫的時候,丈夫給予了充分的理解與支持。
創業做什么?這是首先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一天,舒晴看到一篇報道,說一對80后小夫妻,兩人感情本來很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一氣之下走進了民政局辦理離婚。到了民政局之后,工作人員不但沒有調解,反而只說了兩句話:證件拿來,表格填好。就這樣,這對小夫妻在一時沖動之下,稀里糊涂地就離了婚。
看完這篇報道,舒晴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些數據更是讓她感到震驚:據中國環球網2010年9月份的統計報道,北京市是中國離婚率最高的城市,為39%;其次為上海,離婚率為38%;第三位是深圳,離婚率約為36%;第四位是廣州,離婚率為35%;第五位是廈門,離婚率為34%。而且每年都有遞增的趨勢。婚戀里面有很多學問,于是,舒晴開始計劃開辦一個維護婚姻關系的公司。
《非誠勿擾2》帶來的啟發
正當舒晴盤算著自己的“婚姻維護公司”怎么開展,如何運作的時候,《非誠勿擾2》上映了。電影開頭,姚晨和孫紅雷扮演的夫妻舉行的“離婚儀式”讓舒晴眼前一亮。舒晴說:“當時我就想,這個電影的片段可以搬到現實生活中來啊。我覺得這個‘離婚儀式’是一個很好的溝通的形式,可以加到婚姻維護里。世界上有兩種‘職業’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了,一個是做父母,另一個就是做夫妻。夫妻雙方在結婚后都有一段磨合期,磨合好了就能走下去,磨合不好就會離婚。”
雖然大多數人對于舒晴的想法存在質疑,但她丈夫和幾個要好的姐妹給予她很大的鼓勵和支持。當然,舒晴不是完全照搬《非誠勿擾2》的“離婚儀式”,因為她開辦婚姻維護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勸和”,通過一系列的流程,讓夫妻雙方客觀地回顧自己的婚姻,之后再作出冷靜、理智、慎重的選擇。
創業初期,體驗艱辛
雖說舒晴的想法很好,但真要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第一個難題是籌措資金,求親戚找朋友,千辛萬苦終于有了啟動資金。舒晴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又在注冊公司這個環節遇到了困難。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舒晴,她要注冊的婚姻公司,在工商局的項目中沒有這么一類,也就是說,工商局不能確定舒晴公司的性質,不能找到為她注冊公司的依據。舒晴沒有氣餒,她在調查中發現,南方已經有類似的公司成立,雖然沒有形成大的規模,但是正日趨成熟。舒晴拿著調查結果再一次來到工商局,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拿到了營業執照。
執照拿到了,舒晴又在為另兩件事犯愁:辦公地點和婚姻咨詢師。婚姻咨詢需要專業的婚姻咨詢師,如果找一批有多年經驗的婚姻咨詢師,起初的薪水怕就付不起;如果找經驗少的,又怕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對不起客戶。于是,舒晴白天騎車四處轉悠找辦公地點,晚上給各個高校從事婚姻研究、心理學教學的老師打電話,大部分老師都因為薪酬太少或覺得舒晴的公司沒有名氣而拒絕了。“有的老師還勸上我了,說石家莊的行情不好,收費低,行業也沒有形成規模,建議我不要辦。還有的老師干脆說,你們名氣大了再給我打電話吧。”舒晴感慨道,“籌備時期的困難怎是言語能說得清楚的。”
正在舒晴一籌莫展的時候,朋友告訴她可以去河北省婦女兒童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園試一試。在創業孵化園里,舒晴果真找到了比較滿意的辦公場地,而在這里,舒晴也找來了正在接受培訓的婚姻咨詢學員做兼職。就這樣,舒晴的公司在艱難中“誕生”了。
為了更好地開拓市場,舒晴還建立了“好合好散”網。網站一經推出,便引起當地媒體的關注,網站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戶前來咨詢,同時,還招來了許多志愿者做婚姻咨詢師。
“離婚儀式”讓婚姻即將破裂的夫妻重拾愛情
自2011年5月至8月,短短的3個月,“好合好散”網已經接受了數以萬計的咨詢,而舒晴的實體公司——好合好散婚姻維護公司,也接下了幾單業務。剛剛接下的一單業務,讓她感慨頗多。
這是一對結婚23年的夫妻,女兒已22歲了。由于兩人性格不合,長期為瑣事磕磕絆絆,終于到了不可調解的地步,兩人都堅持離婚。女兒沒有辦法,通過好合好散網聯系到了舒晴的婚姻維護公司,想為挽救父母的婚姻做最后一點努力。“這兩個人的性格都非常倔強,”舒晴描述道,“一般來說我們會先找來婚姻咨詢師進行面對面的調解,但這兩個人當時表現得都非常強硬,一定要離婚,所以調解沒有成功。接下來就進入下一個環節——重走愛情路。”
在“重走愛情路”的這一環節中,舒晴及公司工作人員和攝像師一起陪這對夫妻來到山東省濟寧市,這是他們相識、相戀、攜手走過青春歲月的地方。舒晴發現,舊地重游使兩個人有了些微妙的變化。根據當事人提供的回憶,舒晴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女方曾經住過的醫院。醫院還在,雖然經過了幾次翻修,仍然可以看出二十多年前的面貌。也就在這時,舒晴發現,女方的眼圈有些紅了,她回憶說,她得鼻炎住院的時候,兩人正在談戀愛,他每天騎車單程9公里,來回18公里,風雨無阻堅持看望她,這樣持續了一個多月。女方告訴舒晴,也正因為這樣,她才決定嫁給現在的丈夫。女方接著回憶,在他們約會期間,因為自己工作比較緊,每次見面都是男方從濟寧坐車到石家莊,吃過飯,再坐車回濟寧。女方動情的回憶讓舒晴一行人也感動了。
回去之后,男方找到舒晴,跟舒晴說了一些妻子做過的讓他感動的事,希望舒晴能把這些加到“重走愛情路”里。舒晴用攝像機錄下了他的敘述:“年輕的時候,我有哮喘病,晚上咳嗽得睡不了覺,連躺都躺不下去,妻子每夜都會起來照顧我。哮喘病患者不能喝酒,而我又喜歡喝酒,正因如此,妻子經常跟我爭吵。現在回想起來,我特別感謝妻子,如果不是妻子二十多年來的照顧,我的身體也許早就不像現在這樣健康了。”錄完這段話后,男方一直在沉默。舒晴明白,放棄一段二十多年的感情,對誰來說,都有千絲萬縷的牽掛。
“離婚儀式”當天,首先是愛情信物寄存,就是如果有相片、情書等舍不得扔舍不得燒,就寄存在舒晴的公司。接下來播放“重走愛情路”的視頻,讓當事人及其家屬重新回顧他們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讓妻子沒有想到的是,丈夫還特意錄下了一段視頻給她。細心的舒晴這時發現,播放視頻的時候,妻子似乎有了些悔意,她的眼中充滿了淚光。播放完視頻后,進入下一個環節:互贈禮物。妻子拿出了一瓶茅臺酒,當場把里面的酒給倒掉,將空瓶子贈與丈夫。而丈夫送給妻子一個精致的小包,這是妻子很早就想買,卻一直舍不得買的。贈送完禮物之后,夫妻雙方一起埋葬玫瑰花,象征著埋葬愛情。當進入最后一個環節,確定離婚意愿的時候,丈夫發生了變化,因為他發現妻子一直在流淚,他說如果妻子能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愿意攜手走下去,夫妻兩人抱頭痛哭。“這個環節是誰都沒有想到的。”舒晴說。離婚儀式沒有“圓滿結束”,但是舒晴的心里是歡喜的。
“分手師”的“失敗”案例
舒晴不是一個“稱職”的“分手師”,這是她對自己的評價。因為自好合好散婚姻維護公司成立幾個月來,舒晴疏導離婚“成功”的夫妻屈指可數。而談起“失敗”的案例,這位“分手師”笑了。
2011年8月初,一名姓張的女士來到好合好散婚姻維護公司,想請舒晴把“不懂事”的女兒和女兒“沒前途”的男友拆散。張女士告訴舒晴,女兒和男友已經同居一年了,但她最近才知道,女兒的男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腿有假肢并且無父無母是個孤兒。為了反對女兒和其男友交往,張女士與女兒已經到了親情斷裂的程度。交談中,細心的舒晴從張女士的言語中捕捉到,女兒與母親感情疏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父愛和對母親的恐懼。找到病癥后,舒晴沒有直接答應張女士幫女兒與男友分手,而是告訴了張女士與女兒感情中存在的問題,張女士聽完也非常認同,表示回家要與女兒好好談談。
這件事過去沒幾天,舒晴的公司又來了一對80后小夫妻。這對小夫妻收入都不錯,最近妻子意外懷孕,兩人已經有一個兩周歲的孩子,夫妻倆經常為誰照看孩子而起紛爭。雖說這對小夫妻來公司的意圖是想“好合好散”,但舒晴一眼就看出來,其實兩個人都沒有“散”的意思,不過是在氣頭上,不肯服輸罷了。舒晴和婚姻咨詢師為二人耐心地疏導,最終消除了這對夫妻對對方的抱怨。“如果當時我也說:表格填好、證件拿來,他們倆肯定就離了。”舒晴笑著說。
如果說公司成立之前,舒晴只是感性地認為成立婚姻維護公司是可行的。而從公司成立到接到業務的這幾個月,舒晴更加理性地認識到,婚姻維護公司是現代婚姻生活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