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包括西辛莊村村民在內的全國各地農民,作為國家公民與納稅人,原本就有權利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必要的公共服務,如有寬闊的馬路、學校、醫院、水氣電暖設施等等。而作為各地政府來說,其也具有為農村地區建設公共設施,為村民提供良好公共服務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說,讓村民享受到必要的公共設施與良好的公共服務,過上與城市居民一樣的生活,原本就是尊重農民平等權利,尊重其平等國民待遇的應有之義。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各地在建設發展過程中,都普遍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政府財政支出絕大部分都投入到城市建設與發展當中,對于農村地區公共設施與服務的資金投入則很少,從而導致許多地方呈現城鄉發展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在不少地方,城市公共建設越來越發達,公共服務越來越完善,而農村地區缺乏必要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的狀況,則長期不能得到改變。在這種政府對于農村地區的公共設施建設長期不能提上議事日程的情形下,部分經濟獲得較大發展的村莊,如華西村、西辛莊村等,便自己投資建設公共設施,通過自力更生讓村民過上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享受到市民待遇。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并不是所有地方的農村,都像華西村、西辛莊村等經濟獲得較大發展的村莊一樣,有能力自己建設各種公共設施。所以,要能讓更多的農民像華西村、西辛莊村村民一樣過上城里人的生活,最為根本的還是要靠各地政府通過秉承城鄉一體化發展思路,從充分尊重農民平等權利與待遇高度出發,不斷加大對于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地區的公共設施建設步伐。如此,各地農村才能都像城市一樣各種公共設施與服務齊全,廣大農民才能普遍享受到市民待遇,生活檔次不斷提高,幸福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