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栗家莊村共有672戶1800人。近年來,村兩委一班人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治理整頓,扭轉了村里的混亂局面,使全村各項工作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主要問題
栗家莊村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自然條件較差,村集體經濟受限,發展緩慢。主要依靠土地承包租賃和其他經營獲得收入,缺乏具有優勢的致富項目。村干部雖然有帶領村民致富的愿望,但找不準發展經濟的路子。二是村企業管理混亂。由于企業承包合同不健全、不完善,承包費收不上來,集體只投入,無收入。集體投資建的企業,有多少資產,經營狀況如何,村民并不清楚。三是村級班子管理方法欠缺。思維方式單一,領導方式缺乏靈活性,活動內容千篇一律。四是村財務管理混亂,村級財務賬目不清,不能及時公開,村民猜疑,家家戶戶不繳水電費。五是村干部素質較低,后備人才不足,適應發展需求、懂管理、會經營的干部十分缺乏。六是違法建設現象嚴重。受利益驅動,部分村民不按規劃建房,強建多占現象嚴重,村民意見很大,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重拳整治
為了徹底解決栗家莊村的問題,徐家樓街道黨工委調整了該村黨支部班子。新班子上任后,針對具體問題,制定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狠剎歪風。按照村里的道路建設規劃,有2戶村民的舊房需要拆除。前幾年,村里已按規定給這2戶村民新批了宅基地并給予補償,但他們新房建成后拒不拆除舊房。原班子怕得罪人,不敢碰硬,導致村內中心大街多年不通。為解決這一問題,村黨支部先后召開支部會、兩委會、黨員和村民代表會進行專題研究,對這2戶村民下達限期拆除書面通知,并安排專人做工作,最后,在區法院的幫助下,依法拆除了這2戶村民的舊房。
依法治理。為解決企業管理混亂、財務不清的問題,聘請專業人員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審計,摸清家底,理順了企業與村集體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在此基礎上,有合同的堅決按合同規定執行,沒有合同或合同不規范的及時補充完善,對不履行合同和不能償還所欠承包費的,依法終止承包合同,重新招標。原集體企業宜利玩具廠,因承包人經營不善,瀕臨倒閉,承包費多年收不上來。為避免給集體造成更大的損失,村兩委及時依法終止了承包合同,并利用閑置廠房對外招商,引進東方印制板廠和教學儀器廠,盤活了集體資產,增加了集體收入,還為村民提供了40多個就業崗位。
建章立制。栗家莊村黨支部重點建立落實了3項制度。一是村級議事決策制度。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必須經過兩委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三會”通過后才能具體實施,使決策順民心、合民意,避免個人說了算,減少了工作失誤。二是財務管理制度。明確規定財務支出的審批程序,重大支出必須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聘請老干部、老黨員和有威信的村民代表,組成民主理財小組,定期對收支管理情況進行審查,并及時在“三務”公開欄內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消除村民的猜疑。三是村民管理制度。針對部分村民集體觀念弱、自律意識差等問題,黨支部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促進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
鞏固成果
圍繞鞏固治理成果,村黨支部從加強班子自身建設人手,積極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支持和擁護。
一是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支部凝聚力。組織班子成員加強理論學習,突出抓好法律法規、農村工作方法等知識的學習,提高班子成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開展“村民選我當干部、我為村民干什么”的大討論活動,增強支部一班人干事創業、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辦公、接待、學習、考核、獎懲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狠抓落實,使各項工作都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二是加快經濟發展,帶領村民奔小康。充分發揮黨員、種植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村民發展優質高效農業,2011年人均純收入6800余元。先后對2個集體企業進行改制,理順產權關系,使企業煥發了生機,年實現利稅180余萬元。大力招商引資,先后引進了華榮服裝有限公司等16家民營企業,增添了經濟發展后勁。
三是解決難點問題,讓村民得實惠。新建2條大街,解決了村民多年來的行路難問題。新建1處高標準幼兒園,解決了村內60多名幼兒入托難的問題。新打2眼深井,把自來水引進家家戶戶。
一件件實事,讓村民得到了實惠,拉近了黨支部和村民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