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些建設在農村的公益性墓園或干脆非法占地建設的墓地大肆進行違規銷售活動,以此牟取暴利。這些違規銷售的小產權墓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有的還曾被多次處罰,但依然我行我素難以叫停。根治這些非法牟取暴利的小產權墓到底難在何處?小產權墓一旦愈演愈烈將會產生怎樣的風險呢?
“種墓”一本萬利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小產權墓拿地成本非常低,往往只跟村子簽一紙協議就可以圈到幾十畝土地,每年無償提供一些墓穴供村里居民去世后所用。與正規的經營性墓地相比,有的公益性墓地用地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依托這一優勢,公益性墓地的開發商就可低價推出墓穴,大肆牟利。
一些小產權墓所在村的村民說,1畝山坡地如果種植玉米、花生,一年的純收益不過2000元;而如果“種”小產權墓,收益則在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次性收入就超過100年的種地收益。
在北京周邊鄉村,如果全部用來建設1平方米左右的標準墓穴,以1畝地建設450個標準墓穴計算,“種墓”收入超過400萬元/畝,純收益則超過200萬元,相當于種花生或玉米500年的純收益。
在遼寧省新民市圣河山生態息園的各種墓穴中,最低價格為3880元,最高為6.88萬元。按照銷售員所說已經售出6000多個,以平均每個墓穴1.5萬元計算,圣河山生態息園銷售收入已經近億元。‘專家分析,部分市民迷信風水,希望厚葬親人,違規墓地開發的隨意性則滿足了這部分市場需求。價格方面,經營性公墓高昂的價格,令很多市民抱怨“死不起”。同時,很多違規墓地的土地源自于村鎮承包用地,每年每畝土地的承包費用僅千元左右,違規開發的暴利也驅使著很多人鋌而走險,這也是非法墓地之所以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暴利之下亂相叢生
亂象一:購買墓地無須證明,給錢就賣,買多少都行。2011年出臺的《山東省公墓管理辦法》規定:“購置墓穴應當持購買人身份證件和被安葬人的死亡證明或者火化證明;為夫妻健在一方、高齡老年人、危重病人預購墓穴,可以不提供被安葬人的死亡證明或者火化證明,但應當提供被安葬人的身份證明。每個被安葬人的死亡證明或火化證明、身份證明只能購置一個墓穴。”然而,在山東省濟南市杏葉山公墓,當記者詢問購買公墓需要提供什么證明時,經理稱:“不需要什么證明,拿錢就行,你愿意買多少個買多少個。”
亂象二:價格雖便宜,權益難保障。在遼寧省鞍山市國土資源局從事多年墓地用地調查工作的蔡玉琢說:小產權墓雖然相對便宜,但這些墓地普遍基礎設施落后,管理水平較差,并且墓園一旦將所開發的墓穴售光,就有可能會溜之大吉,墓地處于無人管理的境地,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得不到保障。
亂象三:超標墓豪華墓頻現,部分墓地未批先建,甚至占用耕地資源建設。濟南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副調研員于兆偉介紹說,濟南市杏葉山公墓并不在經市中區批準的公益性公墓名單之列,是典型的未批先建。
一些基層干部表示,打著公益性墓地招牌,行經營性墓地之事,此風不可開,一旦放開,就可能會出現大量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劃地建墓的情況,就會對農村集體利益和普通消費者權益造成潛在的嚴重威脅。
軟監管致小產權墓蔓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村民對土地只有在合法范圍內使用或者流轉的權利,任何個人在未經土地管理部門批準的情況下,不得擅自改變土地性質。《殯葬管理條例》也規定,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然而,這些法規禁令卻無法叫停小產權墓的野蠻生長,監管不力也為小產權墓的大行其道提供了通行證。
記者就圣河山生態息園的問題來到新民市民政局采訪,局長劉永久對記者宣稱:“圣河山什么手續也沒有,我不知道,你別問我,我無可奉告。”并大聲呵斥:“誰讓你們進來的,趕緊出去!”記者就遼寧全省小產權墓問題致電遼寧省民政廳,對方表示“情況需要核實,最近忙,沒有時間接受采訪”。
遼寧省鞍山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蔡玉琢長期研究農村小產權墓問題。他建議,應嚴格控制和管理村鎮級公益性公墓。民政部門必須嚴格按照《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和公墓建設規劃,從嚴審批村鎮級公益性公墓的興建,加強對公益勝公墓的管理。村鎮級公益型公墓嚴禁對本村以外的人員出售,只能對本村村民無償提供。公益性公墓對外出售墓穴的,其用地按非法轉讓土地論處。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及時會同相應部門,聯合對非法公墓進行清理打擊。凡未辦理用地審批手續的均列為非法公墓,堅決予以取締,并依法嚴肅處理其非法占地行為。
而在農村,監管工作嚴重滯后,公益性公墓建設缺少統一規劃,違規建墓、違法占地、違規銷售的現象普遍存在,等最終形成聲勢后已是“法難責眾”,一般采取補辦手續就默許其存在,最終導致小產權墓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