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肥城市把加快后進村轉化作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轉化力度,深化轉化效果,使后進村煥發生機。
思想引導“促”。對思路不清、觀念不新、戰斗力不強、經濟發展緩慢的后進村,著重幫助其轉觀念、理思路、尋良策。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到江蘇省江陰市委黨校集中培訓,并到普惠社區、長江村、華西村、蔣巷村實地考察學習。組織開展“同行同臺競賽”活動,各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比特色產業、比經濟實力、比科學管理、比文明和諧,進一步增強了危機意識、緊迫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推動村級經濟發展。定期召開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組織先進村黨組織書記與后進村兩委成員交流探討村級老大難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促使后進村兩委班子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發展思路。
回請能人“帶”。針對個別村班子不健全、村干部后繼乏人等問題,實施能人帶動戰略,通過交流溝通“引”、親情感化“拉”、專人聯系“促”等方式,聘請在外的致富能人回村任職,為后進村班子增添新活力。實施“能人回請”工程以來,全市共有57名在外黨員、致富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有21人走上了黨支部書記崗位,34個后進村順利實現轉化升級。新城街道東尚村黨支部書記李恒超卜任后,興辦了建材公司和建筑設備租賃公司2家村辦企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近100萬元,并依托3000畝核桃經濟林,成立核桃專業合作社,注冊商標,新上核桃油壓榨設備,大搞核桃深加工,迅速擺脫了發展無門的狀況。
干部駐村“幫”。對經濟基礎薄弱、矛盾糾紛多、班子戰斗力不強的后進村,繼續深化實施城鄉黨建“聯幫帶”工程,通過黨組織聯建、資源整合、產業協作、結對幫扶等形式,推進空間融合、資源融合、產業融合,實現村級聯動發展。采取“倒排序”工作法,通過實施“理促調幫”等綜合措施,集中整頓后進村。按照“一名領導干部聯系、一個部門包保、一個工作組駐村、一個強村或強企業結對,聯合辦公解決問題”的要求,深化開展“四幫一聯”包村行動,既幫資金物料,又幫辦法思路,也幫班子建設,提高“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