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絳縣古絳鎮西吳村黨支部書記兼民調主任梁培芝獲得省司法系統百佳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在當地引起了不小反響。
“和風”調糾紛
1998年,村民趙某承包了村里的深井。剛開始那幾年,他根據協議經營。后來,他務工時發生事故,家里經濟驟然困頓,村民灌溉農田時他便隨意提價。為此,和村民經常發生口角,糾紛不斷。
梁培芝多次找趙某,微言大義,曉之以理。趙某當面表示接受,但背過村干部依然我行我素,引起村民強烈不滿,準備聯名上訴。趙某得知后,揚言要同大家拼個你死我活。為了防止事態擴大,梁培芝先逐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然后數次同趙某懇談,陳述利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因為蠅頭小利而玷污了自己的人格,一意孤行,只會害了自己……”這和風拂面般的話語使趙某羞愧難當。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趙某主動放棄承包深井。梁培芝因勢利導,幫他建起日光溫室,并及時幫他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經過3年努力,他的蔬菜大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他同村民的關系也和好如初。
“細雨”化疙瘩
村民吉某養了三四十只羊,一到冬季缺草少料,他便趁清早或晚上把羊趕到麥田里亂啃一氣,村民意見很大。村干部多次批評,他卻屢教不改,由明而暗。村民氣憤不過,自發組織看護隊,晝夜巡邏,終于在一天晚上現場抓住了吉某的羊群,并要扣留。
吉某急紅了眼,拼死護著羊群,眼看一場打斗就要發生,梁培芝聞訊及時趕到,嚴厲訓斥道:“你怎么干這損人利己的事,老是放羊啃別人的麥苗?”“那冬天羊沒吃的,總不能讓餓死吧?”對方無理狡辯三分。梁培芝說:“你養羊致富沒有錯,但既然經營這一項目,就要搞好規劃,及早備齊羊的越冬草料。不能平時不磕頭,臨時抱佛腳,拿村民的麥苗救急。打個顛倒想想,如果人家糟踐你家的莊稼,你是啥感覺?”這人情人理、絲絲入扣的話語,如霏霏細雨灑在吉某心頭。
梁培芝趁熱打鐵,經過多方考察,針對村里玉米種植面積大的優勢,建議吉某采用青貯飼料,并幫他購回了鍘草機、青貯袋。從此,吉某每年秋天抽出10余天時間,青貯玉米稈數萬公斤,有效解決了羊群冬春的飼草問題。其他養羊戶也紛紛效仿。
“激流”解爭端
西吳村有一眼十五六年前打的淺井,供全村六七百口人吃水,但遠遠滿足不了村民所需。為此,村里每天中午12點開始,定時放一個半小時的水。每到放水時,人們提前來到井旁,擠擠搡搡,秩序十分混亂。有的打不上水,就干脆到別人家去挑,搞得人家吃水也很緊張,由此發生激烈的爭端。輕者吵,重者鬧,甚至經常有人聚集到村干部家里,或靜坐示威,或發火泄憤,搞得村干部沒法工作。
這些爭端不是靠簡單的調解就能奏效的,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梁培芝說:“不怨東,不怨西,就怨我們干部沒有憂大家所憂。如果咱再打一眼井,相信大家再也不會為吃水而爭得臉紅脖子粗了?!边@清澈見底的話像開了閘門的激流,滔滔不絕地涌向大伙心田,剛才還是氣勢洶洶,瞬間便心平氣和。梁培芝請專家,籌資金,打了1眼水井,鋪設了管道,將純凈的自來水送到家家戶戶。
“溫火”止冷戰
村里一位年過花甲的賈老漢,養著200多頭豬,原先在兒子承包的井里用水養豬,可是2010年夏天,兒子卻不讓他用水了。賈老漢一氣之下,剪斷了兒子井上的電線,放倒了電桿。兒子火冒三丈與父親爭執起來。話不投機,雙方競打了起來。
有人發現后報了警,當地派出所狠狠地訓了他們一通,從此,父子二人進入冷戰狀態。梁培芝得知后,主動登門了解緣由,化解矛盾。原來,兒子以父親沒有兌現給自己的4間房子為由,要斷父親的水。而賈老漢認為,既然你不讓我用水,我就干脆取走我的電線和電桿。梁培芝在勸說賈老漢兌現房子無果的情況下,又以“溫火”般的語言對其兒子說:“給不給房子,那是老人的權利,你以此為由不讓老人用水,是你的不對。既然老人已拉走電桿用了,那我幫你想辦法?!绷号嘀ズ芸煺襾?根電線桿,解了其燃眉之急。冷戰結束,關系緩和,賈老漢又用上兒子承包的井水,兒子呢,也時不時地幫父親一把,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