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我的同學黃帝娃兒遭遇車禍不幸死亡——駕崩了!
不好,就是令人不愉快,不舒心,覺得傷感。這個同學,是我與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讀戴帽初中的時候,一起住大鋪,打腳登,吃切刀片子饃饃,點煤油燈夜讀……夜晚用背篼在學校門前的小河里網魚的同學。
這小子屬兔,年長我兩歲,姓黃,小名弟娃兒,所以同學們就稱他為黃帝、黃帝娃兒。他讀書特笨,除此之外,干點不三不四的事情倒是憨攢勁。他個子不高,身體瘦小,臉很小巧——當然也就沒有皇帝、黃帝或者炎帝的帝王的氣質、風范了!
眼下,提筆回想起那段難忘的記憶,黃帝還真是一個好伙伴。初中畢業的時候,我們全班男同學一起,用背篼去校門前的那條小河撈魚的事,實在是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記得那時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平時都很少出校門。那是畢業考試當晚,同學們有些興奮,在煤油燈昏暗的光亮中,和衣躺在大床上有說有笑,不亦樂乎……突然,黃帝大膽提出一個計劃:到河頭撈魚去。
原來,在假期里,黃帝他們幾個同學經常用背篼和竹竿作漁具,在家鄉的這條小河里撈魚。反正就要畢業了,學校也就我們一個畢業班30來名住校學生,而小河還沒有發大水,再說用背篼撈魚僅僅是在小河的邊沿或者小支溝里面操作,危險性不會很大。于是,我們大家就合計著征得值周老師的同意后,準備好漁具,在夜色的掩蓋下,浩浩蕩蕩向河邊開去。
我們把人分成三批,有經驗的黃帝還有幾個同學,選了一處狹窄的小水流,安置好背篼守候著;在上游約莫20米的幾個同學,用木棍快速地在河道里攪和,驅趕魚兒;其余的人打起手電筒引路。當趕魚同學的木棍接近背篼口的時候,黃帝等人快速提起背篼……
“有沒有?有沒有?”趕魚的、照亮的急切詢問。“哈哈哈……有!有哦!伙計們整到起了!”黃帝高興地把小魚拽在手心,招呼著同伴來取走。
第一次就撈到了3條10公分上下的魚,大家的激情驟然高漲,接著又開始換地方趕魚、撈魚,撈魚、趕魚……我們約莫在小河里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撈了20來條小魚回到學校。大家高高興興地將戰利品提到了值周老師家里,連夜熬成魚湯,與老師一起美美地享受著這一頓終生難忘的豐盛晚餐……
畢業了,同屆的同學中,有的考取了中專、大學,成為了人民教師、國家干部;有的接班當了工人,還有的成為了家鄉農業戰線的主力軍。后來,大家也就紛紛成家立業。
黃帝沒有再上學,高中也沒有讀,聽說他開過拖拉機,開過汽車,雖然不是專業的駕駛員,但有一門駕駛技術,平時打工掙錢貼補家用。不幸的是這個龍年的新春佳節還沒有過完,他卻隨同自家的拖拉機從幾十米高的懸崖墜到河谷而未能幸免于難。
幾十年時光轉眼即逝。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那條小河照舊彎彎向東流。可惜黃帝娃兒,我的這位老同學,尚未跨進半百的門檻,就這樣匆匆止步人間、跨鶴西去了。
嗚呼哀哉!同學,安息吧!愿你一路走好!
本欄目責任編校: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