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加劇,特別是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后,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國際經濟秩序的戰略制高點。
知識產權是一種涉及到一切領域的智力成果權,體育領域自然也在其中。
隨著20世紀80年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迅速推廣,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一項全球產業,已經將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例如世界杯足球賽、美國的NBA籃球聯賽等全球性體育賽事,無不匯聚了全球的目光。盡管在國際化的體育產業中,知識產權的地域性特點并不那么清晰,但體育領域的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仍然具有明確的擁有者和國籍。我國加入WTO和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以后,國人對體育產業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尤其在我國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的短短30年時間內,全民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建設可謂迫在眉睫。
一、體育產業涉及到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等全方位的知識產權
奧林匹克運動自誕生之日就是和體育等無形資產的營銷并行發展的。例如,在1997年至2000年的奧林匹克周期中,電視轉播權收入占51%、TOP贊助收入占15%、國內贊助占18%、門票占13%、許可證和其他收入占3%。由此可見,知識產權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經濟收入均可在體育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體育無形資產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可對商家造成極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體育無形資產具備了知識產權的基本特征,僅僅是一種非物質性的無形物,它必須物化到一定的載體上才能為人們所感知和利用。人們只有通過各種文件、徽記、名稱、音像制品及其他有關的載體形式來認識和使用體育產業中的知識產權。這種無形性特征決定了所有人并不能像物權所有人那樣對有形物進行實際控制,而只是一種邏輯意義上的占有。因此現代體育產業幾乎覆蓋了傳統知識產權的大部分類型,總的來說,可分為以下幾類:
隨著我國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越來越多的人將體育與知識產權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個專有名詞體育知識產權,并主張將體育知識產權單獨作為一類知識產權,以充分彰顯國人對體育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
1.專利權(包括工業品外觀設計權)
體育產業中涉及專利權的行業非常多,例如體育器材、體育產品的外包裝以及外形、研究體育運動各項機能的方法等等,以體育為關鍵詞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進行檢索后發現,總共有8666件專利或者專利申請公開,其中發明專利2002件,實用新型專利5834件,外觀設計專利830件。
2.商標權
目前商標權是體育產業中運用最多的知識產權類型,各類大型運動會的標志及各類相關產品的標志都是采用商標權進行保護,尤其是常常采用單行條例來進行保護。例如《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特殊標志管理條例》等等,此外一些體育協會也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例如籃球協會就制定了相關標志的保護制度。但是體育標志的保護與傳統的商標權的保護又存在一定的區別,有其特殊性,例如奧林匹克標志就是將體育標志歸于商標權保護。
3.著作權及其鄰接權
體育產業涉及著作權及其鄰接權保護的內容也很多,例如為大型運動會而創作的各類聲樂影視作品,還包括一些在體操運動中各類動作的創造,這些都是受到著作權及其鄰接權的保護。
4.未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
體育產業中也存在很多的未披露過的信息,與傳統未披露過的信息相比,作者在這里重點要提出的是新型的訓練方法,很多有名的教練都有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法,這些訓練方法正是教練自身的智力成果,但大部分教練均并未對外公開自己的訓練方法,這就構成了未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簡單來說,這種未經公布的信息專有權也屬于一種商業秘密。
二、體育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
我國與體育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我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后,體育相關的知識產權才逐步引起大家的重視,因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顯得非常薄弱,具體如下:
1.體育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
雖然通過我國政府的不斷努力,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于體育產業中的知識產權,社會公眾還沒有清晰的認識。據國家體育總局網站資料顯示,1999年體育局系統省市級的體育科研所、研究中心共計35個,省市級以下的共計47個,科研機構人員總量為1270人;從體育科技投入及立項情況來看,1999年科研專項經費和科技服務費合計1657.3萬元,儀器器材費1143.54萬元,外加事業費等投入年度合計5388.08萬元,立項175項。2000年科研專項經費和科技服務費合計2794.2萬元,儀器器材費948.27萬元,外加事業費等投入年度合計6578.37萬元,立項125項。2002年科研專項費和科技服務費合計3169.15萬元,儀器器材費3040萬元,外加事業費等投入年度合計10095.92萬元,立項163項。2004年科研專項費和科技服務費合計5200.98元,儀器器材費2057.13萬元,外加事業費等投入年度合計11420.22萬元,立項116項。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于體育科技的投入非常巨大,但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以“訓練”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有11035件專利或者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5488件,實用新型專利5229件,外觀設計專利318件;以“體育”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有8666件專利或者專利申請公開,其中發明專利2002件,實用新型專利5834件,外觀設計專利830件。無論是以“訓練”為關鍵詞還是以“體育”為關鍵詞,直接與體育密切相關的專利申請都不多,與全國自1984年至2010年的申請總量2325012件相比,相差還非常巨大,即便與2010年全國專利申請總量391177件相比,還不到2010年申請總量的2.5%,雖然體育產業涉及行業面廣,很多可以為體育科技服務的工業行業也申請了不少專利,例如新型材料,新型電子設備等,但是與體育直接相關或者專門為體育而研發的科技創新還很不足,產生了一些科技成果,卻沒有形成有效地專利群,從事體育科研的從業人員,比如體育老師,他們的知識產權意識非常淡薄,有些老師對知識產權一無所知,更談不上去尋求知識產權保護。
2.傳統體育項目知識產權保護缺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民族體育傳統項目種類繁多,形式五花八門,據不完全統計,現已挖掘出近千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全國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155個民族傳統體育基地,為傳播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尤為一提的是,關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采用知識產權保護的非常少。例如武術,我國的武術派別非常多,在國人的心中很多派別都是耳熟能詳的派別,我國針對不同的武術套路以及不同的鍛煉方法,并沒有采取相應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以武當派為例,經國家商標局網站檢索,我們可以看到,包含有“武當”二字的商標有230個,幾乎涉及商標的各個分類,但是我們注意到,該類中真正涉及“武當”的商標僅22件。同樣以武當為例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檢索,涉及“武當”的專利申請共9件,全部為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并不能有效保護各派武術已經成熟了的文化。我國武術正處于向世界推廣的階段,如何綜合開發利用這些傳統的武術文化,并采用合適的形式對這些民族特色的文化進行知識產權保護,迫在眉睫。


3.對體育標志的保護任重道遠
體育標志權雖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但其客體以及商業運營收益等方面卻與一般知識產權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就客體而言,以名稱、徽記、吉祥物等具體形態為表現的體育標志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它主要與商標、商號等知識產權客體相似,使體育標志權突出地表現出識別性標記權的特征,同時體育標志權又與商譽、特許經營權等有所聯系,表現出經營性資信權的某些特點。對于其運營和收益,體育標志權人對體育標志的直接使用大多不具有營利性,是其他市場主體為擴大商機而進行的經營行為。體育是公益性很強的社會事業,體育標志權人對體育標志通過專有使用經營或許可使用經營所獲得的經濟收益,仍要用于發展體育公益事業,而不能作為利潤用于成員分配。因此,體育標志權與傳統的知識產權還存在很大的差異。
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體育標志基本上都是采用傳統的商標權來進行保護的,而采用傳統的商標權保護又存在著一些固有的問題,因此,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我們制定了《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特殊標志管理條例》等單行條例,采用政府法規的形式對體育標志的保護進行規范,但是我們與國外比較起來,還很不完善。以美國為例,美國采用聯邦商標法和各州法進行雙重保護,美國的體育標志保護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逐漸得到完善,1946年美國聯邦頒布了Lanham Act,并于1947年開始實施,這是美國對于體育商標的基本法,在1995年開始實施聯邦反淡化法(The Fe deral Trademark Dilution Act of 1995)也是保護體育商標的基本法條。由此看來,體育商標與傳統的商標保護不同,即體育商標并不是絕對的排他保護,它的使用和保護會受到各種限制,應既考慮社會公眾使用體育標志的積極性,以此來增加體育標志的價值,又要顧及各運動隊的權利人對于體育標志的合理收益,最大限度地保障體育標志的合理使用和保護。
三、加強保護體育知識產權的舉措
1.提高體育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我們要加大對體育工作者進行知識產權培訓的力度,提高他們的知識產權意識,更要加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力度,讓社會公眾都來了解體育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護體育產業中的知識產權。
2.加強傳統體育中知識產權保護
要加緊對傳統體育項目的普查工作,建立傳統體育項目保護名錄,并根據具體情況積極申報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將來主張權利保留證據。同時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幫助,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總局等知識產權審批機關的溝通與聯系,將傳統體育項目名錄報備,防止被搶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出臺加強傳統體育項目知識產權保護的規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完整的保護體系。
3.進一步加強對體育產業中的技術創新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申請的專利很少,與全國其他產業的專利申請總量相比,差距還非常巨大,雖然還存在著從事體育工作的人員知識產權意識不高的問題,但是我國的體育產業技術創新已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體育產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有重點分步驟地占領高端體育相關行業的技術前沿,掌握有關體育產業的自主知識產權,使我國體育大國的形象更加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