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選取鄭州市劉莊蔬菜批發市場、河南天邦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九家農產品運營經濟體,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比分析了河南省農產品傳統批發市場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代表企業的運行效率,評價結果顯示,新興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無論是規模有效性還是技術有效性都較傳統的批發市場模式更為有效,因此,建議河南省應積極發展第三方農產品物流模式,提升農產品物流的總體運作效率。
關鍵詞:農產品;第三方物流;效率評價;河南省
一、 引言
河南是全國的產糧大省,諸多農產品的產量都位居全國第一,素有“中國糧倉”之稱。河南省的農產品不僅要解決本省人口的吃飯問題,每年還為其他缺糧省份調出300億斤商品糧和糧食制成品。因此,大規模的農產品儲運、外銷、外調及加工等推動了河南省農產品物流的快速發展。據調查顯示,河南省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256個,已經覆蓋了全省大部分城市和農產品主產區,批發市場模式是現階段河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主要模式。然而,這種傳統的物流方式在實際操作中不僅表現出資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反饋不暢、組織協調難度大等問題,而且也難以滿足農產品物流的內在要求,即大批量、多品種、快反應、高標準等要求,致使河南省農產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損耗大,嚴重影響了河南農業產業化進程。針對這些問題,結合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經驗,以及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趨勢,眾多學者指出,發展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農產品物流模式能更好地適應農產品市場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偏好的變化,并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但這些研究多是定性描述,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為此,本文以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九個農產品經濟體為例,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定量評價了傳統的批發市場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運行效率。這九家經濟體分別是:鄭州劉莊蔬菜批發市場,鄭州毛莊蔬菜批發市場,焦作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新鄉農貿綜合批發大市場,信陽長臺關花生市場,周口黃淮農產品批發市場,河南天邦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河南眾品生鮮物流有限公司,河南金地農產品物流公司。其中,前五家是傳統的批發市場,后三家是新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周口黃淮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正在轉型的大型集成農產品運銷商。
二、 評價模型的建立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能夠對同類多指標投入、多指標產出經濟系統的相對有效性進行評價。本文采用的是固定規模報酬假設下多投入多產出時的效率評價模型(C2R模型)。具體模型如下:
min[θ-ε(S-+S+)]
其中:θ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離有效前沿面的徑向優化距離,在本文主要是指產出相對于投入的有效利用率,j=1,2,…,9,即河南省九個農產品運營經濟體。Xij為第j個決策單元在第i種類型投入的投入量,Yrj為第j個決策單元的第r種類型產出的產出值;λj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的權重系數;S - i 為投入指標的松弛變量,即投入冗余值;S+ r為產出指標的松弛變量,即產出不足值;ε為一非Archimedes無窮小量,在計算時可取(ε=10-6)。
采用DEA評價的具體原則是:當決策單元的θ=1,且S-=S+=0時,稱該決策單元為DEA有效;當θ=1,且S-≠0或S+≠0時,稱該決策單元為DEA弱有效;當θ<1時,稱該決策單元為DEA無效。
三、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與數據來源
基于系統性和全面性原則、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可比性原則、重要性和可獲得性原則,本文選取的三個投入指標分別為:固定資產總值、企業員工總數、主營業務成本。兩個輸出指標分別為:主營業務凈利潤、主營業務毛利率。各指標的具體含義如下:①固定資產總值:反映資本投入量。對于農產品運營經濟體來說,固定資產是一項重要的投入,包括土地、運輸工具、倉庫、檢疫檢驗設備等。固定資產總值的規模不但是一個企業規模大小的標尺,而且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作效率。②企業員工數:反映勞動投入量。勞動是經濟體的一個重要投入,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許多環節仍然需要大量人力去完成,比如需要工人來操作各種機器設備、經濟體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管理人員,因此把企業員工數作為一個重要的輸入變量。③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是為取得業務收入而耗費的資源的價值體現,反映企業在經營中的直接投入資源。④主營業務凈利潤:主營業務利潤是經濟體的產出在財務報表中的體現,既定的輸入情況下,主營業務利潤越高,表明企業的經營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反映農產品運營經濟體在既定投入的情況下的產出效率。⑤主營業務毛利率:由于管理費用科目眾多,權重不好把握,因此,為了更好地反映管理費用對農產品運營經濟體的影響及其支出比重,我們選取了經濟體的主營業務毛利率來反應管理費用所占的比重。
結合這九個經濟體的2009年報和項目組的調研結果,整理得出各指標數據如表1所示。
四、 評價模型與計算結果
以鄭州市劉莊蔬菜批發市場為例,根據決策單元的投入產出列出如下方程:
min[θ-10-6(S- 1+S- 2+S- 3+S+ 1+S+ 2)]215λ1+207λ2+153λ3+176λ4+265λ5+300λ6+100λ7+135λ8+120λ9+S- 1-215θ=04 500λ1+3 900λ2+2 000λ3+2 100λ4+2 200λ5+8 000λ6+1 000λ7+800λ8+1 000λ9+S- 2-4 500θ=0850λ1+1 050λ2+1 150λ3+980λ4+1 200λ5+1 300λ6+650λ7+500λ8+630λ9+S- 3-850θ=025.36λ1+20.56λ2+18.75λ3+21.03λ4+15.58λ5+30.25λ6+31.29λ7+26.36λ8+32.05λ9-S+ 1=25.361 000λ1+800λ2+500λ3+750λ4+600λ5+1 500λ6+850λ7+500λ8+800λ9-S+ 2=1 000λj≥0,j=1,2,…,9S- 1,S- 2,S- 3,S+ 1,S+ 2≥0
其他評價單元省略。利用LINGO 9.0軟件,計算得到的結果如表2所示。
從模型計算結果得出,周口市黃淮農產品批發市場、河南眾品生鮮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θ值等于1,并且S+=0,S-=0,因此,它們一起構成了整個評價模型的DEA效率前沿。也就是說,從以上三個投入和兩個產出的角度來看,這三個經濟體的運行狀況是有效的,投入和產出均沒有冗余,各種投入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產出也比較高效,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況。同理,根據表2我們可以得到鄭州劉莊蔬菜批發市場、鄭州毛莊蔬菜批發市場、焦作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新鄉農貿綜合批發大市場、信陽長臺關花生市場和河南金地農產品物流公司等六個經濟體的DEA評價結果依次為:0.853 6、0.804 7、0.763 4、0.816 5、0.732 3、0.927 7,與前三個經濟體相比,這六個經濟體的運營狀況為相對低效。
此外,根據表2松弛變量值還可以看出各經濟體在每個投入和產出指標的改進潛力,具體來說,鄭州劉莊蔬菜批發市場的企業員工過多和主營業務投入成本過高,而主營業務凈利潤偏低;信陽長臺關花生市場和河南金地農產品物流公司的企業員工數有所冗余,主營業務凈利潤和企業毛利率都明顯偏低,其他六個經濟體的投入產出比較相稱。
五、 分析與討論
從上述評價結果不難得出,這九個經濟體中只有周口黃淮農產品批發市場、河南眾品生鮮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運營效率為有效,其他六個經濟體的運營效率均為低效,那么,它們究竟低效到什么程度呢?距離DEA有效的差距有多大?如何通過管理活動加以改進?為此,本文進一步對其進行投影分析。以投入成本的投影分析為例,具體做法是:以三個有效決策單元為基準,將其他六個決策單元的DEA評價值均設定為1,而且假定這六個評價單元的固定資產總值、企業員工數、主營業務凈利潤和企業毛利率保持不變,這樣就可以求解出理想狀況下的各個評價單元的主營業務成本,進而將原來的主營業務實際投入成本投影到有效前沿面上,這樣就可以找到決策單元的實際投入成本距離DEA效率前沿的差距,投影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為了更直觀地表示經濟體的實際主營業務投入成本相對于有效狀態時的理想投入成本的差距,圖1是該投影分析的對比圖,這樣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主營業務成本對投入產出的影響程度。
同理,我們還可以假定主營業務的投入成本保持不變,而將其他投入指標或產出指標一一進行投影分析,進而研究各指標的實際值相對于理想狀態時的差距,從而為經營主體提供效率改進的決策參考,但本文不再累贅。
六、 結論與政策建議
采用DEA效率評價的分析結果顯示,黃淮農產品批發市場、河南眾品生鮮物流有限公司和河南天邦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規模和技術相對有效,這其中有兩家是專業從事農產品運銷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另外一家黃淮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正在轉型的大型集成農產品運銷商。相比之下,其他六家經濟體的運行效率狀況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問題,而這些經濟體又都是傳統的農產品物流經濟體——批發市場。進一步的投影分析從投入和產出的角度,對當前的經營現狀和理想狀況下的固定資產、人力資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凈利潤和經濟體毛利率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幾乎所有批發市場的投入和產出值與理想目標值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從業人員眾多、運行成本偏高,經濟體毛利率偏低等屬于共性問題。總之,通過以上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與傳統的以分散化、小型化、初級交易方式為特征的批發市場組織模式相比,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運作是相對有效的,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均相對有效,因此,建議河南省要積極發展農產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提升農產品物流的總體運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蘆陽. 河南省農產品物流SWOT分析. 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3):56-57.
2. 范秀榮. 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組織的經驗與啟示. 中國流通經濟,2007,(1):14-16.
3. 張曉林. 農產品物流體系重構與優化研究——基于“兩頭訴苦、中間喊冤”現象的分析.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1):5-10.
4. 陳靜. 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及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建立. 安徽農業科學,2011,(20):12513-12514.
5. 王道平. 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的實證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類分析法. 財經問題研究,2011,(20):108-113.
6. 胡天石,潘建偉. 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促進農產品現代物流發展研究. 中國流通經濟,2010,(7):24-27.
7. 邵貴平. 基于第三方認證的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 江蘇商論,2010,(5):28-30.
8. 魏權齡. 數據包絡分析.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9. 郭強,黃學良.第三方物流在我國的發展研究.物流科技,2004,(10).
10. 李碧珍.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演進分析.當代中國史研究,2008,(3).
11. 李碧珍.虛擬農產品物流模式及其利益風險.發展研究,2009,(2).
12. 周發明.中外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比較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5).
13. 王敏.美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考察與啟示.農業質量標準,2006,(1).
14. 何加駿,孔有利.發達國家及地區生鮮農產品物流經驗與啟迪.上海農業學報,2007,(2).
15. 王中軍.國外農產品物流的經驗簡述.世界農業,2007,(4).
16. 胡振虎,夏厚俊,萬敏.國外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經驗.生態經濟(學術版),2006,(2).
17. 范秀榮,李曉錦.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組織的經驗與啟示.中國流通經濟,2007,(1).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號:11YJC790078);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項目號:2012B267);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2012-GH-101);河南理工大學博士基金項目(項目號:B2006-13)。
作者簡介:李創,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
收稿日期:201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