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Kindle系列的第五款產(chǎn)品,Kindle Fire已經(jīng)擁有了游戲、電影、音樂、電子書、上網(wǎng)等平板電腦該有的幾乎所有功能,然而亞馬遜堅持Kindle Fire僅是“彩色閱讀器”,但 “關公”是真關公,“秦瓊”卻是化了妝的呂布。
新iPad自3月16日上市以來,一周的銷量超過了300萬臺,創(chuàng)下了平板電腦的銷售紀錄。但您知道在新iPad上市之前連續(xù)的4個月中,銷量最好的平板電腦是誰嗎?不是三星,更不是聯(lián)想、華碩,而是Kindle Fire!
由于Kindle Fire還未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因此它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而為數(shù)不多知曉它的國人也會發(fā)出疑問:Kindle不是電子閱讀器(電紙書)嗎?跟iPad放在一起比較,豈不是關公戰(zhàn)秦瓊?
故事恰恰是從這里開始的。
初識Kindle
“Kindle”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推出的電子閱讀器品牌,目前同時在市場上銷售的一共有五款,前四款采用的都是E-INK技術的黑白屏幕,除了“閱讀”之外沒什么其他功能,因此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閱讀器”而不是“平板電腦”。
但Kindle Fire就不同了。
Kindle Fire是Kindle系列的第五款,也是2011年11月15日才推出的最新一款。雖然亞馬遜僅將其定位為“彩色閱讀器”,但它有雙核處理器、有高清的彩色顯示屏、具備屏幕多點觸摸功能、有內存有顯卡有硬盤,比iPad少了攝像頭和3G卻多出了一個USB接口,游戲、電影、音樂、電子書、上網(wǎng)等平板電腦該有的功能一應俱全,除了屏幕比iPad2小(Kindle Fire是七寸屏)外,總體性能基本達到了iPad2的水平。您還認為它僅是閱讀器嗎?
由于亞馬遜堅持Kindle Fire是“閱讀器”而不是“平板電腦”(原因后表),同時也不肯透露它的實際銷量,因此在世界各國的排行榜中都見不到它的名字,但據(jù)美國研究公司IDC估算,2011年的第四季度,Kindle Fire銷量達到了470萬臺(其實只銷售了一個半月),周均約80萬臺,占了全球平板市場總份額的16.8%,另一家公司IHS估計銷量為389萬部,周均約70萬臺,市場份額為14%。不管是470萬還是389萬,都已經(jīng)超過了自認為iPad競爭對手的“三星”們的總和,盡管還有一定差距,但至少已經(jīng)是Apple最為接近的對手。
“關公”是真關公,“秦瓊”卻是化了妝的呂布。
Kindle Fire為什么火
“Kindle Fire”在英語中就是“點燃”“火焰”的意思。Kindle Fire為什么火?在此之前,我們最好還是先了解一下iPad的競爭優(yōu)勢以及之前的iPad競爭者們失敗的原因。
其實iPad的硬件水平并不難超越,但它真正的利器是Apple的操作系統(tǒng),這套操作系統(tǒng)保持了一貫的簡潔、實用和安全,同時Apple還將其和硬件的匹配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這種“軟硬合一”的功夫迄今為止無人超越,對用戶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iPad可能不是硬件最好的,但卻是最好“用”的。
另外,PAD是什么意思?是“Portable Access Device”(移動接入設備)的縮寫,而Access接入到哪里?答案是Apple“生態(tài)圈”。用了iPad(或其他Apple產(chǎn)品),就像進入了Apple大家庭:用戶間可以進行免費的視頻、語音、文字交流,甚至可以進行在不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情況下進行點對點的文件傳輸?shù)龋@些功能都是集成好了的。同時,平板電腦是需要數(shù)字內容作支持的,否則平板就是一塊“切菜板”。多年來Apple苦心經(jīng)營的APPLE STORE,一共累積起了近50萬個APP(應用程序),既有工具軟件也有各種游戲,有收費的,也有免費的,這些APP能將平板的功能擴展到你想象力的極限,通常用戶會用兩個詞來形容這種感受:“強大”和“神奇”。當然看電影、聽音樂、看電子書就更不在話下
Apple生態(tài)圈的用戶越多,這個生態(tài)圈的環(huán)境就變得有吸引力,于是更多人進入這個生態(tài)圈,這就是“聚集效應”,而要讓用戶從一個生態(tài)圈遷移到另一個生態(tài)圈是需要足夠理由的。
除此之外,Apple iPad作為市場先入者在口碑、品牌價值、成本控制、渠道等方面的積累,也都成為阻擋競爭者的“防火墻”。
反觀這幾年涌現(xiàn)出來的iPad殺手們,硬件或許更好,但操作系統(tǒng)卻是借來的(除了iPad,其他品牌安裝的都是GOOGLE開發(fā)、免費提供給平板廠商的Android系統(tǒng)。一個是“小炒”,一個是“大鍋飯”),其他的如生態(tài)圈建設、品牌、渠道等完敗,價格卻與iPad差不多(規(guī)模效應)。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鼎盛時期iPad的市場占有率高達9成——因為消費者實在找不到消費其他品牌的理由。
我們看到的這些,相信亞馬遜也看到了。
Kindle Fire是怎么做的
1.優(yōu)化操作系統(tǒng)提升核心使用價值
Kindle Fire用的也是Android操作系統(tǒng),但是在它所有的宣傳材料中你絕對看不到任何一個Android字樣,一方面可能是為了避免與其他競爭者的同質化,另一方面,亞馬遜對這個Android系統(tǒng)進行了深度的定制,做了大量的“去Android化”工作,包括瀏覽器等基礎服務都是Amazon自制的,你完全找不到Android的影子,但它又保留了Android系統(tǒng)兼容性好的特點,大大縮短了與Apple的差距。如果不是亞馬遜的低調,這個操作系統(tǒng)完全可以被稱之為Amazon OS了(正式命名恐怕也是早晚的事)。
為什么亞馬遜可以做到優(yōu)化操作系統(tǒng)而三星不能呢?
因為亞馬遜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還是下一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云技術的最早、最大、最先進的提供商,它的云技術服務用于很多企業(yè)客戶比如NASA、Adobe,Twitter,NASDAQ,ESPN,每年獲利超過10億美金,是第二名的5倍,而在這個領域,Apple比它整整晚了5年,至少世界前8大云計算提供商名單里沒有Apple。對于現(xiàn)在的亞馬遜來說,開發(fā)一個操作系統(tǒng)不是難事,只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這一點,三星做不到。
2.打造亞馬遜生態(tài)圈為用戶遷移創(chuàng)造動力
iPad是Apple生態(tài)圈的接口,Kindle Fire則是亞馬遜生態(tài)圈的接口,而Amazon生態(tài)圈的吸引力就在于:更海量、更廉價。
Kindle Fire的操作系統(tǒng)中集成了以下功能:
(1)Amazon Appstore:你有Apple Store,我有Android程序商店。Kindle Fire骨子里也是Android系統(tǒng)。盡管Android的平板電腦目前只占市場份額的32%,也積攢起了30多萬個應用程序,這些Kindle Fire都可以用。就算數(shù)量不及Apple,但售價更低,還有免費試用功能。
(2)Amazon Prime(高級會員):交上79美元的年費后,哪怕在亞馬遜上買根針也免費快遞,同時提供13000多部免費電影、電視劇和電子書。
(3)Amazon Instant Video:Amazon的視頻點播,資源超過iTunes,售價比Apple低,部分免費。
(4) Kindle Store Kindle Cloud Reader:超過100萬冊電子書(Apple iBooks只有20萬)多設備同步云端閱讀(iBooks至今不支持在iMac上閱讀,過于封閉的操作系統(tǒng)居然讓自己產(chǎn)品間相互都不能兼容。)
(5)Amazon MP3:平均售價低于Apple iTunes 20%。
(6) Amazon Cloud Drive:免費的20GB網(wǎng)盤可存儲任何內容,而Apple只提供5G。
(7) Amazon Silk瀏覽器:現(xiàn)在電腦中用的最多的功能恐怕就是瀏覽器了,Silk采用亞馬遜擅長的AWS云技術驅動,網(wǎng)頁載入速度甚至超過iOS的Safari。
總之,亞馬遜是世界上最大的數(shù)字內容銷售商,因為它“大”,所以才能海量且廉價。Kindle Fire背靠大樹好乘涼:人無我有,人有我價低!
3.低價策略搶市場
其實低價問題,上段已談及許多:亞馬遜的地位和實力保證了購買Kindle Fire后的使用成本低于Apple。那Kindle Fire本身賣多少錢呢?
199美元!是iPad最低配置售價的40%,是iPad最高配產(chǎn)品的25%!比中國市場上的山寨平板價格還低!與iPad相比,它屏幕小,總體性能與iPad也有差距,但是面對這樣的售價和使用成本,消費者還能要求什么呢?
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去解釋,“性價比”是最樸素的真理。
iPad的售價,即使美國人也不是隨隨便便買得起的,但買一臺Kindle Fire卻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甚至同時擁有一臺iPad和Kindle Fire也不是難事,畢竟7寸的Kindle Fire更加方便攜帶,內容更加豐富。
現(xiàn)在又回到同一個問題:為什么亞馬遜做得到如此低價而Apple做不到、三星們也做不到呢?
首先,因為Kindle Fire根本就沒打算靠硬件趕超Apple,它采用的都是技術成熟可靠但價格低廉的硬件。這些硬件的性能可能只是最新產(chǎn)品的80%,但售價可能僅是20%。
其次,不需要進行渠道建設,它全部放在亞馬遜網(wǎng)站上銷售,亞馬遜就是最好的渠道。
再次,不需要花費廣告和品牌推廣費。亞馬遜網(wǎng)站點擊量全球第14位,搜索量全球第2位,廣告價值全球第一。亞馬遜將Kindle Fire掛在自己的首頁上,同時還固定的為自己1.37億注冊用戶推送Kindle Fire的商品信息,它還需要花錢做推廣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亞馬遜根本就沒有打算靠設備銷售賺錢。對于Apple來說要靠賣設備盈利,而對于亞馬遜來說,是靠賣內容賺錢,Kindle Fire只是為亞馬遜的內容銷售增加了另一個出口而已,設備可以不賺錢或者少賺錢,“薄利多銷”,量大了,自然也就賺錢了。
前段時間亞馬遜宣稱自己每賣一臺Kindle Fire要賠50美元,姑且不論這個數(shù)字的真假,但至少看出它堅定地認為長期的內容收益遠比短期的設備銷售重要。
這就是亞馬遜的“藍海”。
4.增大消費可能
沒有哪種營銷手法可以百分之百的達成銷售,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增大消費可能。
筆者也是亞馬遜的用戶,新iPad上市之后第3天,筆者收到了一封郵件,宣布亞馬遜開始電子產(chǎn)品以舊換新計劃(Amazon Trade-In),回收的產(chǎn)品種類繁多,但是首當其沖的就是Apple iPad,用了一年左右的舊iPad最高居然可以折合成320美金一亞馬遜購物券,而新iPad2的售價不過399美元。單從成本角度,亞馬遜每回收一臺舊iPad會賠14美元,但產(chǎn)生的結果無非是:第一種,用戶拿到這些購物券后,會用來買亞馬遜上的其他產(chǎn)品,如此,會補償14美元的虧空;如果這些消費券不被使用,亞馬遜也不會有什么損失;第二種,如果這些券被用來繼續(xù)購買Apple的產(chǎn)品(亞馬遜是Apple產(chǎn)品銷售的主渠道之一),那么亞馬遜至少能從Apple手里分一杯羹;第三種,如果這些券被用來購買Kindle Fire呢
Apple隨之匆忙推出了自己的回收計劃,但是平均回收價格比亞馬遜低20美元,況且只能用于購買Apple的產(chǎn)品,孰優(yōu)孰劣消費者一目了然。
5.充分把握上市時機
新iPad是技術主導型的產(chǎn)品,因此上市時間除了受市場制約之外,還受到零部件配套等因素的制約,而Kindle Fire是市場主導型的產(chǎn)品,對它來說,上市時只取決于哪個時間更好賣。
2011年11月15日,不得不說,它打了一個很好的時間差。
首先,此時iPad2銷售已經(jīng)一年,很多人都在持幣觀望新品上市,iPad2的銷售進入了低迷期,于此同時,其他競爭者們也被iPad的節(jié)奏所左右,一切注意力都放在了iPad新品上,放松了市場推廣。
其次,緊鄰“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的購物季。這兩個購物季對于美國人來說,大致相當于中國人的“春節(jié)+元宵+國慶節(jié)”三個節(jié)的消費量相加。但是平板市場居然沒有動靜,Kindle Fire成了唯一的熱點。筆者至今還記得周圍美國朋友看到Kindle Fire低價上市時瞠目結舌和迫不及待的表情。
難道iPad和三星等對手沒有察覺嗎?沒有。因為此前亞馬遜只透露出自己要推出一款新的“閱讀器”,誰想到它是Kindle Fire!而且只賣199美元。
6.步步為營的品牌策略
將Kindle Fire稱之為“彩色閱讀器”,不止是出于迷惑對手的目的。至少在美國本土,Kindle是個無知不知無人不曉的品牌,它就是閱讀器的代名詞,2011年全世界銷出的2282萬臺閱讀器中,Kindle占了70%左右,Kindle的品牌價值加母品牌Amazon的品牌價值,共同構成了Kindle Fire的品牌價值,再加上它的售價和內容服務,更加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Kindle Fire和其他四個黑白屏幕的兄弟一起,牢不可破地構成了閱讀市場的壟斷地位,2011從這個市場上獲利高達20億美金。平板電腦最常用來做的事情無非就是游戲、音樂、視頻、閱讀、上網(wǎng)這五項,至少在閱讀這個領域內,iPad無法與之抗衡。人類可以不玩游戲,可以不看電影,可以不聽歌,但是總不能不閱讀吧?
總之,Kindle Fire的成功并沒有什么玄奧的理論,只是應了中國的三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薄利多銷”和“放長線釣大魚”。
這讓我們不得不想起在亞馬遜的CEO貝佐斯(Jeff Bezos)在談到亞馬遜的戰(zhàn)略時這樣說:
兩種贏利思路:高價暴利或薄利多銷。我們是后者。
亞馬遜的使命:提供消費者需要的一切——在網(wǎng)上。
觀察,學習,并盡可能copy對手的優(yōu)點。
孰勝孰負
相比較而言,筆者更看好Kindle Fire的模式。能把iPad從寶座上拉下來的,亞馬遜就是候選人。
首先,平板電腦市場的較量最終是內容的較量而不是設備的較量。
iPad的系統(tǒng)并不是不可超越的,即便未經(jīng)改進的、原始的Android系統(tǒng),與Apple的差異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消費者最終購買iPad或者Kindle Fire的理由是它能做什么。就這一點來講,亞馬遜的實力遠超Apple。
亞馬遜從做好內容和技術儲備,再去做硬件,是向下兼容;而Apple則是想要從一個設備制造商發(fā)展成為內容提供商,實現(xiàn)向上兼容。
其次,Apple過于封閉的生態(tài)圈將最終成為自己的桎梏。
可以這么說,為了保護自己生態(tài)圈內用戶的利益,Apple打造了IT歷史上最不兼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當這個圈子用戶數(shù)量達到一定規(guī)模時,一定會出現(xiàn)“眾口難調”的現(xiàn)象,最終還是要選擇要么選擇兼容和開放,要么回到“小圈子時代”。當年微軟幾乎將Apple打的瀕臨破產(chǎn),靠的就是兼容和分享的設計理念。Apple的復興其實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而復興的原因跟它最終宣布支持WINDOW系統(tǒng)不無關系。封閉只能為企業(yè)帶來短期的利益,從社會和市場發(fā)展的主流來看,開放和兼容才是主流。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只不過這次勝利者可能不是微軟,而是亞馬遜或者谷歌等。
再次,Apple一直走的是靠“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高額回報”的盈利模式,但請注意,消費者從未也沒有理由心甘情愿為價格高昂的產(chǎn)品買單。科技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帶給消費者價格便宜量又足的產(chǎn)品,使科技被更多人分享,高額或者超額回報只能是短期行為,卻擋不住科技平民化的主流,“細水長流”的經(jīng)營模式更容易保持企業(yè)生命力和獲取長期收益。
當Kindle Fire的性能足夠好(不一定是最好),同時它能享受更多的數(shù)字內容,而且價格還便宜,那iPad用戶的遷移就有了足夠的理由。iPad不同于可口可樂,這種科技時尚類產(chǎn)品的品牌忠誠度非常低,用戶群的遷移一旦開始就會加速進行,因為用戶需要盡快找到新的歸屬。
機遇來了
這個機遇就是Apple的“創(chuàng)新疲勞”。
iPhone 4之后沒有推出iPhone 5,iPad2之后推出的不是iPad3,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產(chǎn)品創(chuàng)新的潛力是有限的,領跑者最容易出現(xiàn)疲勞。
創(chuàng)新看似很復雜,其實很簡單:一個人有好的想法,好多人幫他去實現(xiàn)。成功了,大家都有錢賺,失敗了,徹底賠錢。對于Apple來說,這個人就是喬布斯。
不過老喬走了,小貝卻還活著,而且才47歲(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王斌 Lin Wu(仵琳), GSOM,Clark University,USA)
編輯:蘇丹amysudan@sina.com
Kindle Fire的成功并沒有什么玄奧的理論,只是應了中國的三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薄利多銷”和“放長線釣大魚”。
iPhone 4之后沒有推出iPhone 5,iPad2之后推出的不是iPad3,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產(chǎn)品創(chuàng)新的潛力是有限的,領跑者最容易出現(xiàn)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