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季節里,喝冷飲,吃西瓜成了不少人消暑解熱的首選,然而,從中醫上看,脾胃會因過食冰冷食物而引起不適。另一種胃部不適的癥狀是食量大卻不長肉,容易出現口腔潰瘍,中醫認為這是胃熱。中醫將胃部不適分為胃熱和胃寒,區分癥狀治療能事半功倍。
胃寒——夏季多飲冰啤 警惕胃寒
趙先生很喜歡喝冰鎮啤酒,久而久之,一到天氣反復,氣溫驟降,他的脾胃就會受寒“傷風感冒”。
脾胃不適的患者中以脾胃虛寒者居多,這與如今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密不可分。喝涼茶、飲冰啤,加上各種冰涼食物,整個夏季,很多人的脾胃是被“冰鎮”的。雖然在夏季里冰涼食物可以緩解炎熱,但對脾胃而言,它的平衡被打破了,到了天氣降溫時,胃部就開始“抗議”。因此,脾胃虛寒的人容易在天氣反復的時候感到陣痛,吃東西后也常腹瀉、腹脹。
另一方面,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也會引起脾胃虛寒,反過來,脾胃虛寒最終又會造成某些心理疾病。廣西米爾頓催眠心理咨詢中心吳向東表示,在他治療一些失眠、抑郁的患者時,發現脾胃虛寒的人占有一定比例。他進一步解釋,脾胃不適,無法運化食物,提供的氣血不充分,大腦容易營養不足。
35歲的陸女士原本喜歡在夏天批發冰激凌回家吃,后導致經常間歇性胃絞痛,即便在夏季,手腳都比別人偏涼。醫生診斷她為脾胃虛寒,需長期調理。經過1年多的堅持調理,陸女士的脾胃問題得到很大改善。
如今,陸女士即便在夏日也只飲用常溫水,偶爾泡熱茶。“剛開始覺得在夏天飲熱茶會很難受,沒想到反而很解渴。”此外,在秋冬季節陸女士常喝姜茶,吃羊肉。平日早睡早起,抵抗力漸增強,還配合艾灸熏肚子。在看電視等空暇時間,邊看邊揉肚子,順逆時針轉圈揉3~6圈。在中醫藥物治療上,則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中益氣丸。
胃熱——常上火常饑餓 小心胃熱
今年26歲的林女士被朋友調侃為“大胃王”,原因是她飯量驚人,一日4餐,每次2碗米飯。更驚奇的是,不愛運動的她卻一直保持偏瘦的身材。另外,由于她脾氣頗為火爆易怒,她的家人和朋友懷疑她有甲亢或糖尿病,后來檢查顯示她并沒有此類基礎疾病。中醫師詢問林女士口腔是否容易出現潰瘍?在得到肯定答復后,中醫師認為她屬于胃熱。
解放軍第181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孫樂芹說,胃熱和胃寒正好是相反的兩種胃部不適癥狀。胃實熱的患者并不多見,但癥狀容易與別的疾病混淆,例如,消食不長肉、易怒等也是甲亢、糖尿病的癥狀之一。因此,一定要先通過檢查排除這些疾病。
在排除基礎疾病后,根據舌苔、脈象等進一步確認是否屬于胃熱。胃熱患者因為胃火過盛,胃蠕動快,在食物進入脾胃后,很快被消化排出,所以患者常多食易饑。
由于胃經走向經過上排牙齒,因此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和上牙疼痛。胃火太旺,需要找到宣泄出口,一部分人的皮膚較容易受累,表現就是長痘;牙齒“防守”較弱,胃火就會使牙齒疼痛。
這些脾胃實火的對癥治療可以服用“清胃散”。方子為:升麻、生地黃、當歸、川黃連、牡丹皮、石膏。具體劑量需根據個人情況由醫師確定。平日調理要多飲水、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