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初唐大書法家,曾任太常博士、太子率更令,因而有“歐陽率更”之稱。他的代表作:楷書《九成宮醴泉銘》、行書《夢奠帖》。他創立的“歐體”,至今擁有不計其數的追隨者,在唐初“尚法”書風中獨領風騷。
唐朝在最高學府里設置“書學”并明確要求“楷書遒美”。在這種時風的影響下歐陽詢于七十六歲時寫就了《九成宮醴泉銘》這篇曠世之作。
通讀碑文會感覺它的字距、行距都很大。筆畫瘦硬,字形長方,是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寬松而清晰,這是初唐書法的章法特點。
仔細品讀這通碑,在筆畫上還會發現幾個特點,如以隸書筆意寫彎鉤、以行書筆意寫楷書、以魏碑筆意強其骨。
在字形結構處理上注重中宮緊湊,注意夸張上、下筆畫,從而拉長字形,給人一種清奇精妙而又灑脫靈動的感覺。
為增加動感,《九成宮醴泉銘》字形多向右擴展,但重心依然十分穩固,無傾斜之感。在險勢中求平穩,體現了歐陽詢超強的造型能力,這也是歐體重要特點之一。結體上大量運用相背的手法對歐體字形造險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在有“雙豎并見”的字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在這通碑中,橫畫有時中段粗于兩端,意在得“中實”之趣;還有較多的“上尖豎”(即露鋒入筆),這都是其獨特之處。
《九成宮醴泉銘》有“天下第一楷書”的美譽,得益于歐陽詢經年不輟的努力。他曾經為研究一塊碑石,竟然在野外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三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用功之深。我們現在學習《九成宮醴泉銘》不但要注意筆畫、結構和章法特點,還要學習歐陽詢刻苦、勤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