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圈養鴨的分群及飼養密度
每個鴨群以500只左右為宜。分群時盡量做到蛋鴨品種一致,日齡相同,大小一致。青年鴨的飼養密度隨鴨齡、季節和氣溫的不同而變化,一般可按以下標準掌握:4~10周齡,每平方米12~20只;11~20周齡,每平方米8~12只。
二、圈養青年鴨的管理
1.適當加強運動,促進青年鴨骨骼和肌肉發育,防止過肥。每天定時趕鴨在舍內做轉圈運動,每次5~10分鐘,每天2~4次。
2.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膽量,防止驚群。
3.舍內通宵點燈,弱光照明。
4.做好傳染病預防工作,青年鴨階段主要預防鴨瘟和禽霍亂。
三、開產前后蛋鴨的飼養
蛋鴨一般在150日齡開產,200日齡達到產蛋高峰。這個時期飼養管理的目標是,盡快把產蛋率推向高峰。應根據產蛋率上升的趨勢不斷提高營養水平,增加日糧的營養和適當增加飼喂次數,增加采食量,以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蛋鴨的日平均光照不少于14小時,光照應從短到長逐漸增加,直至每晝夜光照16小時。本階段飼養管理是否恰當,從以下三方面觀察:
1.看蛋重的增加趨勢。增重勢頭快,說明養得好。
2.看產蛋率上升的趨勢。最遲到200日齡,產蛋率應達到90%。
3.看體重變化。體重維持開產時的體重,說明飼養管理得當。
四、維持鴨的產蛋高峰期
鴨進入產蛋高峰期后,體能消耗較大,健康狀況不如產蛋初期和前期。這時如果營養滿足不了蛋鴨的需要,產蛋量就會下降,甚至引起蛋鴨換羽,這是飼養難度較大的階段。為了維持產蛋高峰,必須注意以下問題:營養上保證滿足產蛋的需要,飼料的營養濃度比前一階段略有提高,適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的喂量;每日光照時間穩定在16小時不可改變;日常操作程序要保持穩定,室溫最好保持在13℃~20℃。本階段飼養管理恰當與否,主要看產蛋率是否穩定在高峰期的標準。日常管理工作中,細心觀察以下方面:
1.蛋殼質量。好的蛋殼應該光滑、厚實、有光澤。
2.產蛋時間。正常產蛋時間為凌晨1~2時。
3.鴨群的精神狀態。產蛋率高的健康鴨精力充沛,下水后潛水時間長,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濕。發現異常要查明原因,對癥處理。
五、產蛋后期的飼養管理
到產蛋后期,蛋鴨產蛋高峰已難以繼續保持,但對于高產品種來說,如飼養管理得當,鴨群仍可維持80%左右的產蛋率。要達到這一水平,需認真做好后期飼養管理工作。后期飼養管理的要點是:
1.根據體重和產蛋率確定飼料的質量和喂料量,不可盲目增減飼料。
2.每天保持16小時光照,不能減少。
3.管理得當,多放少關,促進活動。
4.觀察蛋殼質量和蛋量的變化。如果出現蛋殼質量下降、蛋重減輕,可增補魚肝油和無機鹽添加劑。
(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