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只長菌柄不長菌蓋,俗名金針菇叢枝病或針尖菇,這是一種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
一、誘因
金針菇叢枝病是由于菇場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濕度過大,抑制了菌蓋的生長,多見于環境空氣不流通的防空洞、地道等種植場所內。袋栽或瓶栽金針菇,當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轉向子實體形成時,即原基出現后,應保持適當通風和給予一定的光線刺激,并降低菇房濕度。這一階段如果在瓶口、袋口內外的二氧化碳氣體濃度積累過高,氧氣不足和缺乏弱光刺激,加上濕度過大,就會導致子實體畸形生長,只長菌柄不形成菌蓋,并在頂端不斷產生分枝。
二、防治
預防金針菇叢枝病,出菇場所要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瓶栽金針菇在子實體原基形成后,要進行3~5天的幼菇成形培養,然后再套袋長菇。套袋后每天要上下提動袋子換氣1~2次。袋栽金針菇,在子實體生長前期,要加強通風,可把覆蓋物掀開,以促進菌蓋分化和菌柄增粗。待菌蓋發育正常后,再按商品菇的栽培管理方法管理。一旦發現菇蕾生長不正常、菌柄頂端產生分叉并下垂時,要及時清除病菇,重新創造有利于子實體形成的環境條件,促進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