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里,越來越多地出現貓貓狗狗雀兒鳥兒的身影,孩子似乎天生對動物就有一種親近感,最喜歡和這些小寵物嬉戲玩耍了。他們甚至可能會向你提出要養一個寵物。不過可要知道,它們的體型雖然長得小,卻不是完全沒有攻擊性和危險性的,在充分了解它們潛在的致病源和危險性之后,再衡量到底要不要把它們帶回家!
寵物會傳播哪些疾病?
家庭中飼養最多的寵物就是貓和狗,它們傳播的疾病也最多:
空腸彎曲菌感染。空腸彎曲菌隨貓和狗的糞便排出并污染環境,再進入人體,引起發熱、腹痛、腹瀉等感染癥狀。
貓抓病是被貓科動物抓傷并感染巴爾通氏體引起。
寄生在貓、狗身上的扁虱跳虱等可能傳播立克次體感染。
寵物皮膚上的真菌可以引起皮癬,當孩子頭皮受真菌感染時會出現局部的斑片狀紅色腫脹,或局部的斑禿。
弓蛔蟲寄生在貓和狗的腸道中,蟲卵隨貓和狗的糞便排出。當蟲卵隨被污染的食物或手、口的傳播進入人體腸道后,孵化成幼蟲,幼蟲隨血液游走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癥。當幼蟲移行到眼睛時,稱為眼弓蛔蟲病或眼幼蟲移行癥,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
弓形體由貓攜帶和傳播,大多數健康人感染弓形體后可以沒有任何癥狀,但孕婦如果被弓形體感染會導致胎兒流產、早產,新生兒嚴重疾病和失明。
被貓和狗咬傷,可能遺留永久性的疤痕,影響外觀,甚至造成傷殘。
預防,開始于帶回家之前
雖然寵物帶有各種各樣的病原體,但做好必要的預防措施,還是可以在享受寵物所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保護你們和孩子免受寵物攜帶病原體的感染。這些預防措施開始于將寵物帶回家以前。
1挑選
在決定把寵物帶回家之前,先要考慮好家里是否適合飼養寵物,以及飼養哪種寵物。有些情況下是不適合飼養寵物的,比如家人有嚴重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正在采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時,家人有嚴重過敏性疾病等,不適合飼養任何寵物;有孕婦的家里不適合養貓;孩子對塵螨等過敏不適合養貓、狗、鳥類等寵物;爬行動物不適合有小年齡兒童的家庭飼養,因為不懂事的孩子愛抓、摸小動物,容易被咬傷,也容易感染沙門氏菌。
2購買
購買或認養寵物時,一定要到正規的、有資質的商店或機構,選擇健康并有健康證明的動物,不要隨便將流浪動物帶回家。選好寵物后第一件事就是對寵物進行體格檢查并注射必要的防疫針,以后還要定期對寵物進行防疫注射和健康檢查。
3飼養
精心飼養和照料寵物,保持寵物健康,也就減少了寵物患病和傳播疾病的風險。不要給寵物吃變質或不潔的食物或水,生肉或不潔飲水可能帶有各種致病菌,容易導致寵物受到病原體的感染,進而造成對家人的危害。此外,也不要讓寵物到廚房去,特別是在準備食物和烹飪時,以免污染食物。
4清潔
保持寵物籠舍清潔衛生,定期清洗消毒。由于籠舍中有較多的寵物殘留糞便、毛發、皮屑等,特別容易傳播疾病或誘發過敏反應,因此一般不要讓小年齡兒童清理。在清理寵物籠舍時應該戴上口罩、手套,并在清洗完后仔細洗手。經常給寵物洗澡、清理毛發等,防止寵物長虱子,必要時可以請獸醫進行除虱處理。不要讓寵物與家人共用浴缸,更不要在廚房水槽中給寵物洗澡。
5外出
帶寵物外出時盡量避免寵物與流浪動物接觸,也不要隨便讓寵物抓捕野外動物,減少寵物受感染的機會。寵物外出回家后盡量馬上洗澡,主人也要盡快洗手。
特別提醒
被健康狗咬傷也要免疫接種。因為健康犬只是個相對概念,有時真正健康的狗和帶病毒的狗在外觀上無法區別。實際情況中,也會出現狂犬病疫苗接種不合規范、接種失效等情況。
狂犬病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種由寵物攜帶和傳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因臨床表現以恐水為特征,又稱恐水病。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除了狗以外,“恒溫動物”都有可能攜帶狂犬病毒,比如貓、浣熊、蝙蝠、臭鼬、狐貍等很多動物都會攜帶狂犬病毒。當人被感染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后,病毒會隨唾液進入人體,造成感染并引起嚴重后果。因此,狂犬病疫苗是養寵物的家庭必須注射的疫苗。
養寵物家庭要常備碘酒和酒精,以便在被咬傷后做及時的消毒處理。